学‧者‧观‧点-陆扩大外资准入意涵

由于内需不振,加上贸易战等因素,不仅内资出走,也引发外资狂撤。图/中新社

中国大陆近年面临房地产债务违约、地方债居高不下、内需消费及投资不振、外贸环境恶化、外资出走、股市低迷,再加上新一轮产能过剩问题浮出,以致经济复苏乏力。大陆国家统计局于7月中公布统计数据,今年第二季GDP剔除物价变动后,较去年同期增长4.7%,除低于市场预期,也是过去五季以来最差纪录。

由于第一季GDP增长5.3%、第二季仅增长4.7%,总计今年上半年GDP年增长5%。下半年的7、8月公布数据也显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及外贸均呈现疲软。尤有进者,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加剧影响,还有美国年底总统大选,不少人忧心川普当选将对大陆进行新一波贸易战,势必对脆弱的经济雪上加霜。不少机构也藉势下调大陆今明两年经济成长率,如瑞银于8月底将大陆今年GDP增长下调至4.6%,明年更降至4%。法国巴黎银行日前也下调大陆今年经济预测至4.9%,明年则为4.5%。

由于内需不振,经济增长压力未减,再加上中美关系恶化、贸易战及晶片禁令让经贸脱钩风险与日俱增,导致市场缺乏信心,不仅内资出走,也引发外资狂撤。据统计,今年第二季国际收支中,直接投资呈净流出的负值148亿美元,规模创外资撤资新纪录。反之,此期间内大陆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增至70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然而,发展经济不能只扩大内需,更需要市场改革及开放。大陆当局为力挽外资出走狂澜,拚外贸补疲弱内需,最终提振经济,分别于7月的中共第20届三中全会及中央政治局会议针对当前经济情势研析,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速建构新发展格局及实施必要的经济政策改革。

据悉,大陆自2017年至2021年连续五年修订全国和自贸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两个清单限制分别由93条、122条缩减至31条、27条。发改委继而于今年9月8日公布「2024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在制造业领域最后两项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面取消,负面清单从31条减至29条,新规将于今年11月1日生效。

其实,在前述两次重大会议均指出,要推动高水准对外开放,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推出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举措,促进利用外资稳定回升。要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要扎实推进高品质共建「一带一路」。

此外,商务部也将修订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引导更多优质外资进入资本市场进行长期投资,强调会对今年3月中所提的「外资24条」开展年度的实施成效评估,把每一项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这些政策修正目的无非在吸引内资及外资直接投资(实体项),以成为经济复苏助力。但扩展外贸除了要提振外资投资信心外,同时要面对国际竞争及以美国为首的同盟打压,必须设法克服才能奏效。

台湾全球价值链参与度逾65%,面对大陆经济变局,企业必须采取新全球战略布局因应,如「台湾+1」或「台湾+N」,「中国+1」」或「中国+N」都是近年衍生的供应链调整,分散营运风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