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政治凌驾经济,企业摇头兴叹

反观拥有现任优势的拜登总统,却忙于透过内阁首长访问北京,希望能尽速在通货膨胀、赤字预算和美国债市的重重压力下,经由谈判协商出中美经贸的大未来,包括科技管制、全球振兴和气候投资等重大课题。结果就是让大选年的暖场和初选锋头,都被川普占尽机先。

金融大海啸于2008年发生的第一时间,各国当时是以联合财政支出的扩大来做因应,立即稳定了投资人心理与阻断社会恐慌的爆发;财政作为的选择之一,在中国大陆是推动家电下乡与三横三纵的高铁建设,而在台湾则有2009农历年封关之前,人人享有3,600元的消费振兴券。

如今,区域主导与国家安全领域正不断扩散其影响力,透过地缘政治的推演和关联解析,已然超越经济全球化与金融自由化的诸般想像;而有了从生产链的切割重组,到军事同盟关系的拉拢建置,精心透过一次次的外交仪式、密集访问与公开形象的营造,冀图在五眼联盟与七大工业国(G7)合纵连横之后,开展出另一番的依从附属,与世界秩序的崭新勾勒来。

现阶段的全球经贸与金融情势,较诸金融大海啸当时有的齐心救援,无论在问题难度与政策空间都被限缩后,集体衰退只是必然。因此,在百岁政治人物季辛吉突然在7月20日到访北京前夕,美国主要晶片业者也与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华府展开对谈。他们希望能逐一确认:中、美对峙的最糟状态与管制政策的回旋可能性。

反之,关于中国会否步上日本后尘,也有所谓「失落的20年」呢?最近《华尔街日报》振振有词的分析,立即引来同业转载和加码看衰。曾经任职于摩根士丹利的亚洲主席、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高级研究员罗奇(Stephen Roach),于接受全国广播公司商业频道(CNBC),则一一予以举例、反驳。

他认为这样对于中、日前景的比对,可能是过虑了!不过罗奇也坚定地表示,现下中美经贸争端影响过巨,再继续以外交圈作为的拉拢或结盟,其实了无裨益的。因此,他主张必须在中、美两国境外,成立专责的事务机构,类似世贸组织(WTO)编制下的秘书处和秘书长,才能在公开透明与各方监督下,认真由主要企业与专业人士来做参与,建构往后的全球经贸与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