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类止痛药非猛兽 医师解惑
癌症患者的病痛既强烈又持久,普通止痛药无法抑制,医师会开出鸦片类(如:吗啡)止痛药。我国法规对于鸦片类止痛药有严格限制,若非癌症的病情特殊,否则医生绝不轻易使用。
尽管医师开药是好意,但许多人看到「止痛药」3个字,脑袋会先冒出各种负面印象,认为吃了伤肾,增加病体负担。台大肿瘤医学部主治医师邵幼云指出,一般消炎止痛药确实长期大量服用可能会伤胃及伤肾,鸦片类止痛药反而不会,且药效够强,对于需要与癌细胞长期抗战的病人更适合使用。
邵幼云说明,非类固醇止痛剂(即一般常说的消炎止痛药)的副作用,在长期使用后明显增加,而鸦片类止痛药的副作用可能是在前几次、甚至第一次就发生,才给民众副作用较大的感觉。事实上,病人只要度过前期的不适,副作用就会减轻很多,因此适合长期使用。
另许多人担心的鸦片类止痛药恐造成成瘾,但根据研究,这类药物若遵循医嘱并使用在癌症病人上,成瘾性极低,机会小于千分之5。邵认为,不能因为这些药物是海洛英的远亲,就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推翻它对癌症病人的重要性及好处。
邵幼云呼吁,医师开出的止痛药一定要遵循医嘱服用。按照时间吃的类型能提供病人一个保护伞,才不会让疼痛一直发作;相反地,短效型药物则经常是需要时才服用,是救急的药物。以往后者都是口服剂型,药效经肠胃吸收要等半小时才见效,有时无法配合病人需求。随着医学进步,现在有直接用在口腔黏膜的止痛药,更为方便及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