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彩妆制造龙头拼量产 让欧莱雅、媚比琳、兰芝都少不了他

太和生技集团董事长郭靖凯,不惜斥资上亿元,花费2年摸索出量产秘诀,稳坐亚太彩妆制造龙头宝座。▼(图/记者黄克翔摄)

记者林淑慧/专题报导

上海电影节开幕典礼红毯上,知名影星Angelababy一出场,一抹亮眼的微醺红唇,相当抢镜。韩国女星宋慧乔的咬唇妆,在韩剧「太阳的后裔」播送下,风靡全亚洲,带动多色唇膏的销售热潮,不为人知的是,背后推手是来自台湾的太和生技集团董事长郭靖凯。

近年来,欧莱雅、媚比琳、兰芝等知名品牌热销的唇膏,多数出自郭靖凯之手。在化妆品产业深耕37年的他,研发生产口红眼影睫毛膏粉饼腮红等彩妆产品,不仅囊括全球前五大化妆品品牌,中国大陆逾半的本土彩妆也是其客户,让他稳坐亚太彩妆制造业龙头宝座。

随着快时尚兴起,化妆品也被归为「快消品」产业,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二年;居于代工领导地位的他,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产业环境中胜出? 专注细节的前瞻视野,及面对困难永不放弃的坚持,是他牢牢黏住全球客户的秘诀。

登陆扩厂遇罢工事件 营收近乎腰斩

时间拉回九○年代。身为化妆品代工商二代的郭靖凯,因台湾缺工而登陆设厂,传承自母亲之手的万种配方,是他攻克品牌客户的利器。虽然拥有技术核心优势,但2010年却在大陆遭逢员工抗议罢工事件,当年营收惨跌至6.5亿元,「营收几乎斩了一半,」让他面临职涯最大危机。

「这让我开始思考制程的优化,如何降低对人工的依赖,有没有自动化的可能?」郭靖凯说。一如传统制造业的思惟,他决定拉高自动化生产比重,来降低人力成本,转向韩国化妆品同行的设备厂商取经,陆续砸下上亿元添购自动化设备,却在进入量产阶段时踢到铁板

▲2010年太和生技在大陆因迁厂引发员工罢工,当年营收近乎腰斩,开启董事长郭靖凯的自动化制程之路。▼(图/镜周刊

自动化设备八成不合用 堆在工厂墙角

「彩妆产品的二大关键,就是配方与制程,」郭靖凯说,原本期待自动化机器能解决人力需求问题,但却发现机器有所局限。在制程上「韩商一开始抓住了八成、九成的需求,结果却有一成、一成半的需求没办法做,设备无法改,短期内也没办法克服。」他说。

「化妆品制造属于劳力密集产业,因为化妆品要求新求变,例如不同品牌的口红配方、工艺都不一样,制程也要改变,在这么多变项里要自动化,这是很难的。」一名不愿具名的化妆品代工业者如此表示。

以三色口红为例,从色膏制作、充填成型、脱膜到包装、品管,制程至少有15道环节,郭靖凯斥资上亿元的自动化设备,制程前期都能顺利进行,但到了最重要的脱膜阶段就宣告失败,让量产之路功亏一篑。

「多色口红的每一个颜色都有它冷冻的温度,自动化只能设定一种冷冻温度,所以在脱膜、拔膜的时候,有些膏体就拔不出来,有的拔出来之后,用久之后色体和色体就分开,然后就变成三片…当时浪费了很多原料。」郭靖凯说。

「有将近八成的机器设备无法使用,都堆在工厂墙角,」郭靖凯回忆,为了改善自动化制程,和韩国设备商来回讨论,始终无法解决关键问题,让员工也忍不住质疑他的方向。

工程师天天在产线站岗 找出回温眉角

「我们一直在往自动化的路上前进,失败只是一个过程,」他把失败当成缴学费,决定在内部成立自动化工艺小组,要工程师天天站在产线,紧盯自动化产线上的每个环节,并观察老师傅们原来的手工制程,思考可能的问题点,并讨论可行的解决方案。

「全世界没有人成功做过这么复杂的自动化,我们没有前例可循,只能从头学起。」郭靖凯说。

花了两年之久,他将工程师训练成化妆品专家,再回头改机器;经过反复测试,在一次和老师傅的讨论会议中,才终于发现唇膏制程的「眉角」。

原来,三色唇膏的每个色体,都有不同的冷却温度,第一个颜色的色体做好之后,在加入第二个色膏之前,必须到达一定温度,才能有效黏合,但当自动化产线启动,原料及制程依照设定,一一进入制造步骤,没有掌握好温度,难怪屡屡失败。

找到问题关键,郭靖凯带着工程师改善制程,新增了回温步骤而顺利量产,不仅人力成本节省至少三成,生产效率领先义大利日本、韩国等化妆品制造大国。

▲太和生技董事长郭靖凯要求工程师天天站在产线上,研究如何改善自动化制程,终于找到三色唇膏的量产关键,领先义大利、日本及韩国大厂。▼(图/镜周刊)

自动化领先日韩大厂 营收屡创新高

有了自动化利器加持、提升生产效率后,让他顺利拿下媚比琳、欧莱雅、兰芝、露华浓等大厂订单,也抢进中国本土彩妆品牌市场,推升其营收逐年成长,去年缴出13.27亿元、攀上历史高峰的成绩单。

展望未来,中国大陆本土厂商崛起,如何面对同行的削价竞争,或是人才外流导致商业机密外泄,都将是他要面对的挑战

「勇于接受新挑战,持之以恒坚持去做,决定了就永不回头,」郭靖凯说,有了万种配方的实力作为后盾,又敢于花大钱投资研发及实验自动化制程,才够资格牢牢黏住国际化妆品大厂客户,这也是他在竞争愈趋激烈的产业环境中,能持续创新、毫不畏战的关键。

▲敢于同业之先砸大钱研发,让太和生技集团董事长郭靖凯能牢牢黏住欧美日韩等品牌客户。▼(图/记者黄克翔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