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4类猿人」在澎湖 日研究推断冰河时期物种

生活中心台北报导

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等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27日在英国科学杂志网络版刊文称,台湾近海海底发现的人类腭骨化石属于生活在19万至1万年前的新种类猿人。研究小组认为该类猿人是与北京猿人爪哇猿人、印度尼西亚的弗洛勒斯人并列的「亚洲第4类猿人」。

据悉,这几类猿人均不是现代人类的祖先,但却可以证明古代人类在亚洲各地发生了多样的进化。由于化石是在或曾为陆地澎湖列岛附近海域渔网打捞所得,新种类猿人被命名为「澎湖人」。

据了解,此次发现化石的是下腭骨的右半,上面带有巨大的臼齿,其特征为腭骨宽大,骨骼牙齿都十分坚固。腭骨主人性别年龄身量无从判断。

据悉,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腭骨及牙齿逐渐变小。即使与更为古老的北京猿人、爪哇猿人相比,澎湖人的腭骨及牙齿也十分坚固,因此研究小组认为澎湖人是与以往猿人无关的新种类猿人。

研究小组没能直接测出化石的年代,但与附近采集到的动物化石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冰河时期当地一带或为陆地的19万年至13万年前或7万年至1万年前的可能性较大。

学术界认为,当时中国大陆地区已经出现了进化程度高于猿人的穴居人。国立科学博物馆的人类史研究组组长海部阳介表示,「在穴居人存在的同时,大陆边缘可能仍有残存的猿人。」

该化石为台湾化石爱好者收藏品,看到化石照片京都大学研究者2009年发现该化石为人类化石,并开始了详细研究。研究小组表示,在今后的研究中必须进一步锁定化石的年代,并继续寻找其他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