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水溪发现「条纹小鲃」身影 面临外来鱼种威胁
▲▼盐水溪发现「条纹小鲃」踪迹,但面临外来鱼种的威胁。 (图/翻摄自树谷文化基金会粉丝专页、树谷文化基金会季刊)
「树谷文化基金会」在今年投入经费建立「盐水溪生态指标系统」,并于5月开始对盐水溪展开生物调查,包含植物与动物(鸟类、爬虫类、鱼虾类等),并在调查工作中完成盐水溪生物资料库的建置。基金会在1日发表调查结果中指出,首次在盐水溪上游流域发现条纹小鲃鱼类的踪迹。
「条纹小鲃」(Chinese barb)属于鲤科(Cyprinidae)中的鲃亚科(Barbinae)的小型鱼类,是多年生、具有群居性、昼行、杂食性的「原生淡水鱼类」。2年就能达到成熟期,于春天产卵。身体颜色呈现金属光泽,从浅至深绿色,腹部淡白色,各鳍则是橙黄色,侧线从鳃盖鳃裂最上端至尾柄中部直走体侧中央,雄性身型高厚。
▲树谷文化基金会发布「盐水溪生态指标系统」调查结果。(图/翻摄自树谷文化基金会粉丝专页)
而根据「树谷文化基金会」从5月开始展开涵盖盐水溪上、中、下游流域的生物调查结果发现,过去的文献中都没有在台南找到条纹小鲃的正式纪录,更没有人在盐水溪发现过。
调查更发现,条纹小鲃分布在盐水溪的4个上游部分,虽然繁殖能力强,但却无法承受污染,而现在即使发现踪迹,却也面临外来鱼种(如笋壳鱼)的威胁。
针对这样的新发现,「树谷文化基金会」感到忧喜参半,因为「条纹小鲃」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调查团队担心在发布后,会导致「野采潮」,虽然调查地点相对隐密,但还是希望民众别刻意捕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