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厨余无处可去?环保署:处理量能没问题 但要2至3个月转换
农委会日前宣布9月1日起全面禁止厨余养猪,导致目前每天约1200公吨的养猪厨余无处可去,通通都要进了焚化厂及掩埋场。(报系资料照)
农委会日前宣布9月1日起全面禁止厨余养猪,导致目前每天约1200公吨的养猪厨余无处可去,通通都要进了焚化厂及掩埋场,但环保署说,其实现行所有的生厨余及熟厨余每天约2000公吨,以现有的量能处理是没有问题,但宥于堆肥或生质能发电都是生物性反应,不能全部都转换,预估要2至3个月的时间才能全部转换过去。
据环保署掌握,受到餐厅纷纷复业、学校开学等影响,禁止厨余养猪首日,回收至各县市指定场所的「原养猪厨余」(熟厨余)约1200公吨,但通通都进到焚化炉及掩埋场。
环保署督查总队科长李易书表示,目前推估平均1天约有1200公吨的养猪厨余,但目前全台各地的生质能或堆肥厨余的处理量能是足够的,但宥于堆肥或生质能发生是生物性反应,如果一下子把熟厨余都加进去其中,微生物可能会全部死掉,因此要慢慢调整,大概要2至3个的时间处理。
但李易书提及,生厨余含水率较低,可以直接使用,但熟厨余含水率较高,要脱水后才能送至堆肥厂再利用,因此如用2000吨厨余、含水率7成推算,每天会产生约1400吨的厨余液,目前则协调由内政部营建署所管理的下水道单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