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过度盗猎栖息地破坏 专家:恐引发物种大灭绝

▲ 雪豹美丽皮毛成为盗猎者目标。(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

近年来全世界野生动物盗猎情形更加频繁,有专家指出,在过去50年中,影响野生动物数量的最大因素是盗猎,然而在大自然中只要有单一物种消失,就会连带影响其他物种,非常有可能是继恐龙之后的大规模灭绝。栖地的消失与森林砍伐可以透过遥控感应来进行监控,但盗猎只能在陆地上追踪,而且非常不易遏止。

荷兰梅亨大学贝尼特洛佩兹(Benitez-Lopez)博士表示,即使在受保护的区域,也会有野生动物被猎杀,我们需要密切地监视盗猎行动,并加强打击盗猎组织,来保护物种不会面临大规模灭绝的命运。洛佩兹博士的研究团队利用推算物种密度,从量化数据来了解动物被猎杀的程度,这种研究方法称为「物种耗尽距离 (species depletion distances)」。

灵长类的栖地大大被破坏。(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由于哺乳动物体积较大、更有经济价值,使盗猎者们愿意移动更长的距离来猎捕。据这份研究报告指出,有83%的大象及灵长类的栖地内缩了7.2公里,58%的鸟类栖地缩减了将近42公里,其物种数量正在锐减。在科学杂志上也发表的分析汇总了176个以前研究的数据,计算因狩猎所引起哺乳动物和鸟类数量下降,其中的地区包含中南美洲非洲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