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邮件串情谊! 新竹香山国小寻日本教师九旬毕业校友

佐佐木四郎从不打学生,而是选用身教;并也把学生当家人。(图/新竹政府网站)

地方中心/综合报导

「您好,冒昧来信…….」一封远从日本的电子信件,出现在香山国小校长邓瑞源信箱中,串起台日教育近一世纪的回忆。日本神奈川县镰仓学园国中、高中历史教师神田基成(Kanda Motoshige),为研究教师佐佐木四郎,从2013年起往返台日,至今共计近一万里,并在香山国小协助下,与已90岁的毕业校友姚炳煌李真吉任日祥先生等人进行访谈,更让这段尘封近一个世纪的教育故事再度展开。「感谢香山国小邓校长的奔走,帮助我找到佐佐木老师的学生」。神田基成老师表示,日治时代台湾学校教育是他热衷的主题,三年前偶然间在香山国小的校史看到曾于牛埔公学校时期任教的佐佐木四郎教师文献资料,引起他探究的兴趣;他也相当感谢新竹市政府、香山国小及议员国宝的协助,让他今天能够与佐佐木老师的学生会面,透过他们的口述勾勒这位教育家的形象。「佐佐木老师是一位严谨且具有教育爱的教师」一位高龄90岁的香山国小毕业校友姚炳煌表示,佐佐木老师是他相当感念的一位教师,因为他精通各学习科目教学,对于学生的生活常规品德操守建立更是严格的纪律,但从用不体罚方交导学生的不当行为,而是以教导与个人的行为模范「身教」导正学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日治时期的教师不仅仅只是老师,更是当时最亲近的长者」邓瑞源校长表示,为协助神田老师的研究,几乎翻遍学校的文史资料,更在议员和里长们的协助下,透过地方耆老的探寻,才找到90岁的毕业校友姚炳煌、李真吉与任日祥先生等人。「真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邓瑞源校长表示,透过协助神田老师的研究过程中,深刻体会日治时期的教育家将学生视为「家人」的教育爱。透过神田老师的田野调查研究,将成为往后学校建立校史资料与订定学校本位课程的内容。市长林智坚表示,新竹市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像是新竹州厅、新竹市立美术馆辛志平故居、新竹一信总社等,都是日治时期保留至今的建筑物。他上任后致力于历史史迹的保存与纪录,像是甫办理州厅90岁庆生系列活动、美术馆整修等,都注重历史文化的结合与保存。林智坚市长也感谢吴国宝议员及香山国小校友会理事长吴国亮的协助,共同唤醒这段尘封近一世纪的教育故事,期盼透过实地的田野调查与耆老们的口述,让这段台日的跨国合作研究,完整保存属于香山人的回忆。教育处长李芳龄表示,已有108年历史的香山国小,缘起于香山仕绅陈云如先生提供其居所「静山居」成立牛埔公学校,民国8年时因由于学生渐多,班级数增加,另迁入新校舍至今,原校舍则归还陈家居用。神田老师预计在台湾停留至31日,与多位毕业校友进行深度访谈,期盼能深入刻划佐佐木四郎的教师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