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永明一生痴迷 老家柑仔店办特展
庄永明姪女庄树华表示,举办特展的空间,过去是用作柑仔店的前厅,人来人往、汇聚各种文化的空间,为庄永明带来深刻影响。(许文贞摄)
庄永明姪女庄树华表示,举办特展的空间,过去是用作柑仔店的前厅,人来人往、汇聚各种文化的空间,为庄永明带来深刻影响。(许文贞摄)
庄永明特展空间有如一间庄永明的小型图书馆,收集他的手稿、60余本著作、报章杂志发表的文章、采访报导和代表性的收藏品。(许文贞摄)
举办庄永明特展的地点庄协发,是庄永明的老家,早年是一间柑仔店。(庄树华提供)
位于大稻埕的庄协发港町文史讲亭,是文史工作者庄永明成长的老家柑仔店。虽然庄永明在今年8月7日过世,但他所收藏的文物、挖掘的台湾史和撰写的文字,仍是文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为了纪念庄永明,庄协发港町文史讲亭举办「活!该如此」特展,展示他的相关文献、手稿,60余本著作和代表性的收藏等。
庄永明的姪女庄树华表示,「庄协发」以前是柑仔店,来往的人多,成为一个公共空间,汇聚的各种文化,也影响了在这里成长的庄永明。庄树华笑说,其实庄永明的兄弟们都有自己的收藏品,「收藏好像是庄家的DNA,有人收藏黑胶唱片、有人收藏贝壳,但是没有人的收藏多到像庄永明这样。」
庄永明拥有的旧火柴盒可以排出整条台北北淡线铁路,收藏的邮票更可以拼出整个世界地图。庄树华表示,庄永明对有历史、有时间感的东西有兴趣,以前台湾史被放在最底层,他把这些东西一个一个拉上来、就定位,「好的、美的、有故事的,他就会想收藏。他对这些东西有感情、有兴趣,因为这些都曾在他的生活中出现。现在看起来是文化的,当年都是他的生活环境,完全体现了『文化来自生活』这句话。」
古迹建筑专家李干朗在今(30)日特展记者会致词时表示,庄永明对台湾史有着锲而不舍的执着,一手资料多到「连学者都要怕」,「痴迷到不能自拔,就是永明精神。」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所长许雪姬也表示,「庄永明在人文荟萃的大稻埕生长,他的史观是自然在大稻埕孕育出来的。对我们来说,他的作品更是无法超越的障碍。」
庄永明收藏大量的邮票、火柴盒、民信片等文物,多到摆满两间房子。庄树华表示,虽然藏品很多,但他生前自有一套系统,总是记得东西放在哪里,「这些资料将来一定要继续被利用,有些手稿和资料已经交付一些单位典藏,但因为数量实在太大,还需要时间整理。」
远流出版社董事长王荣文表示,「虽然如今庄永明已经离开,还是希望他留下的文物能继续为台湾史做出贡献。」远流出版社台湾馆总编辑黄静宜认为,即使庄永明已离世,这些史料还是有其意义,因为他启发了一批中生代的台湾史研究者,「观看台湾史,不只有学术角度,还能有民间视角,这正是庄永明垫下的基础。」
庄树华回忆,以前每天一早醒来,就会听到庄永明在唱歌。特展今日也举办纪念音乐会,由台湾青年交响乐团弦乐四重奏演出《雨夜花》、《烧肉粽》等12首台湾歌谣。台湾交响乐团副团长林丽如表示,为了建构台湾音乐史,乐团原本要出一套收录120首台湾歌谣的专辑,请庄永明策划、挑选,并且撰写、口述这些歌谣背后的故事,出版专书,可惜在他过世前还未完成,「但录好的影片会收录在专辑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