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适当用药 9成可获控制

适当治疗可使癌症疼痛病获得有效控制。图为新北土城医院邀艺术家彩绘化疗空间,启用癌症资源中心,安排医护与病患沟通。(新北市土城医院提供/蔡雯如新北传真)

看诊时,我该如何表达我的疼痛?

疼痛是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第5个生命征象,疼痛不能被缓解,患者会出现焦虑、害怕,严重甚至有轻生念头。据统计,适当治疗可使9成癌症疼痛病人,获得有效的疼痛控制。

台大肿瘤医学部主治医师邵幼云强调,无论生任何病,痛起来都会影响心情及食欲,可能让工作无精打采,甚至基本起居无法自理,对于癌症病人更是如此。癌症引发的疼痛若非亲身经历,一般人无法想像其中痛苦,但许多病患及家属对用药仍有顾忌,担心增加患者的身体负担。

癌痛不只影响病患生活,甚至直接影响到求生意志,若癌症控制好,民众可以回到工作岗位,但若不控制好,等于离工作越来越远,现代医学进步,「有痛不要忍」,对心情和生活更能带来正面影响。

邵幼云分享,常遇到病人不会形容自己发生怎样的痛,这时他会先用问题引导患者,例如每天平均痛几次?疼痛0到10分会打几分?用药有没有帮助?这3个是最基本的问题,有助于医师判断如何调整用药。

若病人对这些问题记不起来或无法回答,那医生就会继续追问吃药会不会影响吃饭、走路或睡觉,至少从日常行动推估疼痛对生活的影响。若再无法得到答案,医生也可以转向家属或照护者询问。

而鸦片类止痛剂与一般非类固醇止痛剂比起来,具有更强的止痛效果,能抑制癌症病人可能出现的中重度疼痛。一般跌打损伤的体表性疼痛,与癌症病人自于内脏性疼痛大不相同,这类疼痛对非鸦片类止痛剂反应较差,这也是鸦片类止痛剂获准使用于癌症病患的主因。

近年欧美治疗癌症疼痛的准则中,已不再强调30年前世界卫生组织「疼痛阶梯」的概念,而是认为只要癌症病人有止痛需求时,就可直接使用鸦片类止痛剂,甚至是强效性鸦片类止痛剂。

财团法人台湾癌症基金会也倡导,「免于疼痛是基本人权,病人有不痛的权利」,追求疾病治疗效果的同时,也达到无痛且良好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