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龙无人机海外作战 摧毁恐怖份子飞毛腿导弹发射车

▲首次实机亮相翼龙-2无人机火力十足,可携带480公斤的各式弹药。(图/翻摄自大陆网站

特约记者陈孟孟台北报导

大陆「翼龙」无人机总设计李屹东指出,国外用户已参与多次反恐作战、边境控制、情报收集等任务,飞行时数已达数万小时,发射各种武器上千枚,命中率在90%以上;而军用高端大中型无人机在中国出现高速发展,并非独特时间的孤立现象,背后是中国近2、30年的技术积累。

李屹东在《解放军报》专访中表示,大型无人机设计有一个要求,就是所有控制必须考虑资料中断后,能自动处置,确保飞行安全;此技术就是在中国数位电传飞行控制、先进导航、综合航电自动控制等技术突破基础上获得进展的。

▼翼龙2与总设计师李屹东。(图/翻摄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微博)

对于未来无人机发展,李屹东认为有三个方面:

一是无人机平台能力持续提升,因各自任务特点差异,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发展态势;例如,小型无人机会越来越小,以适应「蜂群」使用需求;而大型无人机可能会越飞越高、或者更快、或者更加机动、或者时间更长……这样的趋势为无人机的扩大应用打下了基础。

二是无人机会越来越「聪明」。目前受到技术发展的限制,无人机多数还是按人事先计划的任务来飞行和完成任务的,对临时出现的意外情况处理能力不足,对周边态势的感知能力、多个飞行器协同能力等更高级的要求也有很大缺陷。当前,各国、各研究机构都在为无人机更「聪明」而努力。例如,已经有多个研究机构演示了数十上百架无人机的协同飞行,人工智慧技术也在引入无人机的控制领域。相信无人机的智慧化程度会迅速提升。

三是无人机将深度融入各种应用系统中。无人机将深度融入各种应用系统中。高端无人机不是玩具,它必定承担着某些使命任务;它也不会是「独行侠」,必定会越来越融入各种应用系统中。与应用系统的融合程度越高,无人机的作用也越大。例如,未来无人机必定与有人飞机一起执行任务,各自承担各自的任务,而又相互协作、取长补短。这既有赖于无人机任务载荷能力的不断强大,也依赖于系统的智慧化、资讯传输、人工智慧决策程度越来越高。

▲翼龙-1无人机发射导弹画面。(图/翻摄自央视)

对于「翼龙」无人机的实际应用,李屹东指出,国外用户已参与多次反恐作战、边境控制、情报收集等任务,飞行时数已达数万小时,保持较高的出勤率;发射各种武器上千枚,命中率保持在90%以上。

此外,「翼龙」无人机也经受住沙漠高温、高寒大风高原起降、山区地形、海洋环境等多种严酷条件考验;且快速反应高强度持续作战能力特别突出,曾在一次作战行动,3架「翼龙」在连续7天内,每天24小时执行战区封控任务,成功控制战场发展。

李屹东还透露说,有一次 「翼龙」无人机发现有恐怖分子正对「飞毛腿」导弹进行加注,几分钟后即将发射。操作员马上用无人机所携带的空对地导弹对「飞毛腿」导弹发射车进行攻击,摧毁目标,避免了损失

▼飞毛腿飞弹发射车。(图/翻摄自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