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助攻 水果电商营收增4倍

张智翔(右三)创立全台最大水果电商果物配」,至今已有6万多名会员。(张智翔提供/林雅高雄传真)

台湾拥有水果王国美名,却缺乏完整产销规画,随着疫情冲击实体零售业,零接触经济模式加速翻转消费型态,清大化学系毕业的张智翔成立的水果电商「果物配」站上势头营收增加4倍,会员数也稳定成长,成为全台最知名的水果电商。

33岁张智翔从小看见父母芒果辛劳,为了减轻家里工作负担,拥有清大高材生学历的他「不务正业」,决定返乡投入农产工作,他看见未来电商趋势,于是将产地直送农产的市场定位,开拓到更广大市场的电商平台「果物配」。

创立于2015年的水果电商果物配首创「订阅式」客制化水果宅配服务,不只替消费者送上新鲜有机、严选把关的水果,企业用户甚至是「拜拜用」水果都能服务。

张智翔在创立果物配之初,并非以水果订阅制出发,而是将市场定位在产地直送、公平农地及做水果产地稽核为主,在观察利基市场后,决定从既有的水果箱基础上,加入「订阅制」的想法,为果物配开创一条新的道路

与1000多位果农配合

正好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果物配」电商平台逆势成长,为品牌拓展更多元的市场,打造线上线下全通路销售渠道,不仅提高顾客留存率,也让营收成长提高了4倍之多,至今已有6万多名会员,更与1000多位果农配合,持续发展成台湾最知名的水果电商品牌。

另外,39岁高雄小农游子昂也因疫情转作电商,意外受益,10年前他开餐厅时,发现台湾有严重的农产品浪费问题,因此创立「格外农品公司,把市场规格之外但品质无虞的农产品,做成不同口味果酱及水果气泡麦汁,在传统竞争激烈市场外,开创出另一个蓝海市场。

游子昂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格外农产的实体店铺直掉落4成,电商平台反而稳定成长4成,让电商契机更加明显。

开发社会企业礼盒

如今,格外农品不仅为王品集团指定供应商之一,目前也开发社会企业CSR礼盒方案、B2B合作客制化方案,期望成为友善耕作农友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