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双周刊/两大宿敌夹击 郭台铭上紧发条

文/马自明

鸿海总裁郭台铭有两大宿敌,一是曾坐在电子制造代工龙头宝座的伟创力,另外一个是与鸿海打过官司比亚迪。今年以来,伟创力、比亚迪股价都纷纷创下新高,在「美国制造」与「中国制造」夹击下,郭台铭如何突围

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从1974年2月创业至今,遭遇无数风浪敌友不知凡几,但真正与鸿海正面冲突、够资格称得上郭台铭「宿敌」的,大概只有两家企业:一是在鸿海之前称霸电子制造代工业的伟创力,另外一个则是中国本土制造大厂、曾与郭台铭打过官司的比亚迪。

2005年鸿海成功挤下伟创力,成为全球第一代工厂,○六年又以官司压制崛起的竞争对手比亚迪后,伟创力和比亚迪都挡不住如日中天的鸿海,紧接着,鸿海又跟对苹果这颗耀眼明星,这些年来,伟创力和比亚迪表现远不如鸿海,甚至愈差愈远。

但从去年年底开始,鸿海这两位昔日宿敌,已悄悄地改头换面,在郭台铭于今年股东会上,为低迷的股价频频向小股东道歉时,伟创力和比亚迪的股价,却纷纷创下新高。

伟创力股价从去年年底最低点5.47美元,一路扶摇直上,到今年9月中,已经成功突破○八年以来的新高,来到9.7美元,涨幅将近八成。

比亚迪股价走势更为惊人,从去年10月才12多港元,今年最高到36港元,涨幅近二倍,负责手机代工的比亚迪子公司比亚迪电子,一年多来最高涨幅甚至飙到近三倍。

伟创力抢订单 鸿海失利

相较去年底高点至今下跌约二成的鸿海,或是在香港挂牌、股价还在与低档奋战的富智康,伟创力和比亚迪的飙涨格外亮眼

让投资者青睐伟创力和比亚迪的,不是现在的业绩,而是他们代表着新「美国制造」与新「中国制造」的强大远景

「未来十年,区域制造(在靠近销售地制造商品)是制造产业的重要战略!」伟创力全球营运总裁巴比尔(Francois Barbier)对外指出。

伟创力曾是美国第一家出走、到亚洲设厂、设总部的电子制造代工业,但如今它却变成率先回到美国,重拾制造的企业。

比亚迪低价抢市 志在技术

伟创力的「美国制造」实践,就是与摩托罗拉(已由谷歌并购)合作的Moto X智慧型手机。

Moto X的特色是「客制化」,可以选择前后背盖等零件颜色,再由伟创力位在美国德州沃斯堡(Fort Worth)组装、运送,顶多二到四天以内能送到美国消费者手上

虽配备算得上中高阶等级的Moto X,但整体造价比苹果的iPhone 5还贵上4美元,绑约价也要199美元,并不便宜。

但即使Moto X无法为谷歌并购摩托罗拉后的第一场战役,带来太多掌声,但让伟创力占地45.5万平方英尺,号称可以年产一千万支手机的德州厂,得以昭告天下:「美国制造,我办得到!」

而且,「美国制造」已不是口号而已,它的确帮伟创力从鸿海手里,抢来新的订单。

微软游戏主机Xbox 360的主要订单原来掌握在鸿海手上,但去年年初,鸿海中国武汉厂爆发劳资危机,Xbox 360一度遭到停产,此事震惊微软,结果今年年底即将上市的微软Xbox One,据传就把九成订单给了伟创力,由德州厂组装生产,鸿海只拿到一成订单。

不过,由于美国工程师不足,以及零组件供应基地仍在亚洲,要在美国制造主流产品,如iPhone 5S等,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

「台湾供应链最要忧心的,是中国的『中国制造』」,顾能(Gartner)首席分析师李菊梅指出,中国内需市场大,培养出许多本土的品牌商、制造厂,他们才是台厂最大的潜在对手。

比亚迪就是「中国制造」头号公司。比亚迪股价近一年来风生水起,除了电动车话题外,重返代工是另外一项主因

据了解,比亚迪电子除切入本土品牌厂如华为智慧型手机订单,还向外争取一线大厂惠普英特尔平板,以及三星宏达电的订单。

一位业内主管表示,比亚迪以极低价,从鸿海手中抢过部分品牌客户的订单,企图很明显,「现阶段赚不赚钱,不是比亚迪的重点,它的目标是取得技术。」

比亚迪的确无法从这些订单中,创造太多利润,股价也可能遭遇不小压力,不过,从策略面来看,一旦比亚迪从国际大厂学习技术后,就能比其他制造厂,更有实力稳固急速成长的中国本土品牌大厂订单。

中美两大宿敌再起,郭台铭不是没有警觉

尤其苹果光环褪色,产品制作难度高,订单又人人想抢,鸿海一定要另谋出路,因此,郭台铭近来动作频频,他先投资夏普,开发大电视,为接下来的明星产品铺路;同时在中国寻找如同小米这般具潜力的手机品牌业者,作为下一波订单成长来源。

光是这些动作,远远不够,要彻底甩开这群前仆后继的难缠对手,郭台铭就必须开创电子制造业以外的新局:4G对郭台铭而言,就是他必须夺下的新蓝海之一。(本文节录自434期财讯双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