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史景迁 温洽溢:史料考究重文化差异 启示现代中国

世新大学副教授温洽溢。(摘自世新大学网站)

美国著名汉学、史学家史景迁逝世,曾翻译史景迁系列书籍的世新大学副教授温洽溢指出,史景迁在史学界是个奇特的存在,他不会简单用学术理论来解释历史,而是以说故事的方式叙事,书中的人物有喜怒哀乐,但不代表没有学术价值;尤其史景迁许多书籍描述几百年来许多外国人尝试改变中国,但都以失败告终,映照在当前的中国与西方的局势,很有启示。

在史景迁14部与中国历史相关的著作中,世新大学副教授、传记文学杂志社副社长温洽溢就翻译了近10部,当年他还在政大东亚所攻读博士时,在出版社邀请下投入翻译,时间从1990年代末到2009年史景迁的最后一本《前朝梦忆》,前后投入了10多年。

温洽溢受访回忆,在那个还没有google的年代,需要长时间泡在图书馆才能找到资料,因为史景迁书的许多内容,都来自康熙、雍正的奏折或庭训格言等原始文件,必须还原史料才不会造成翻译失真。

「史景迁算是蛮奇特的存在!」温洽溢表示,史景迁不写传统的学术文章,而是写评论,写故事,笔下的人物都有喜怒哀乐,与讲究客观的学术文章不同,面向的是一般读者而非学术圈,这须要掌握很好的写作技巧,同时也反映美国史学界的包容性。

温洽溢指出,史景迁的书特别关注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碰撞所带来的张力,从明朝到民国,几百年来,许多国家的洋人,无论是英国、美国、苏联,是传教士或商人,都想从各个面向改变中国,但最后都失败;映照到现在,就预见了美国想要改变中国,无论用和平演变或经济吸纳都不容易改变。

温洽溢表示,史景迁对文化差异的敏锐,如果放在现在中共治理新疆、西藏乃至香港,也具有启示,因为中共惯以大一统的思维,但若能参考史景迁对异质文化的关注,结果也许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