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日增 竞逐全球南方 中美博弈新战场
「全球南方」已成为中美博弈的新焦点,图为印度街头的川普画像。(美联社)
美国大选落幕,中美的竞逐态势将持续,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明昊在《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撰文指出,金砖国家领导人第16次会晤于10月22日至24日在俄罗斯喀山举行。作为以「全球南方」国家为主体的国际机制,金砖扩员后有10个成员国,另有30国希望与该机制合作。金砖机制的影响力正在持续扩大。「全球南方」已成为中美博弈的新焦点。
赵明昊表示,拜登政府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称,美国不会只从战略竞争角度看待世界,而将更加重视满足中东、非洲、拉美相关伙伴国家经济和发展需求,确保他们在面对中国时仍能保持自主性。
赵明昊称,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最大的开发中国家。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从人均国民总收入等数据看,中国仍是中等收入国家。一定程度上,中国面临一种「大国属性」和「开发中国家属性」相互叠加的国家身分困境。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高级研究员伯努瓦认为,透过质疑和削弱中国的开发中国家身分,美国不仅可给中国经济发展制造更大阻力,也可借此疏远中国与其他开发中国家关系。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舒曼提出,「全球南方」是不断强化的中美竞争主战场之一。
文章指出,美国试图在「全球南方」内部采取分而治之策略,支持印度等国与中国争夺「全球南方」领导权。曾在美国国务院负责国际组织事务的诺赛尔称,美国应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赢得印度等「全球南方」国家支持,借此可减少「全球南方」国家与国际治理核心圈距离,并迫使中俄让步。
此外,美国在能源转型、公共卫生、粮食安全、基础设施多管齐下,增进与「全球南方」关系,尤其拉拢资源富集、地缘战略地位重要、潜在市场广大的「摇摆国」,如印尼、刚果(金)等。文章建议,巩固维护好与开发中国家合作关系,对于中国全球外交布局至为关键,中国需用好「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机制平台,与其他「全球南方」国家共同维护发展问题在国际治理议程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