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细菌性脑膜炎病程快易致死 出现「3症状」千万别轻忽

脑膜炎初期症状和其他疾病类似,较难诊断,3个月以下婴儿临床表现可能是活动力不佳、食欲不振,偶有呕吐、发烧;2岁以下幼儿常以躁动不安、哭闹、呕吐来表现。(示意图/达志影像)

全球每年约有250万人罹患脑膜炎,其中细菌性脑膜炎防治是一大挑战,每6人就有1人死亡,且幸存者可能出现听力损伤、痉挛发作、脑部损伤等神经后遗症。医师指出,脑膜炎较常发生在婴儿、幼童和青少年,3大典型症状包括发烧、呕吐、头痛,不可轻忽!

10月5日是世界脑膜炎日,今年主题订定为「团结起来对抗脑膜炎」(United in the Race against Meningitis)。台湾儿童感染症医学会黄玉成表示,任何人都可能罹患脑膜炎,原因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虽然不常见,但可能引发致命危机,如不尽早治疗,发病24小时内就可以快速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3个愿景目标,包括「消除细菌性脑膜炎的流行」、「将疫苗可预防的细菌性脑膜炎病例减少50%、死亡率减少70%」,以及「减少任何病因引起的脑膜炎后残疾并改善生活品质」,希望在2030年前完成。

黄玉成说明,脑膜炎初期症状和其他疾病类似,较难诊断。如果是3个月以下婴儿,临床表现可能是活动力不佳、食欲不好,偶有呕吐、发烧;2岁以下幼儿则常以躁动不安、哭闹、呕吐来表现;年纪大一点的孩子则可以清楚表达头痛等症状。

细菌性脑膜炎往往来势汹汹,病情恶化快速,甚至导致死亡或留下严重后遗症。黄玉成说,针对细菌性脑膜炎,共有3种疫苗可以防范,包括B型嗜血杆菌(五合一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脑脊髓膜炎疫苗,随着疫苗施打普及,国内案例已经逐渐减少。

但黄玉成指出,新生儿脑膜炎是由不同的致病菌引起,以B群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感染最多,目前尚无疫苗,全世界都还在努力中;针对带有B型链球菌的妈妈,会在生产时施打抗生素,预防新生儿早发型感染,但仍难以降低晚发型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