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声带长茧频「失声 」 医用1招助康复曝保养妙招

幼儿园教师声带长茧频「失声 」,医用1招助康复曝保养妙招。(示意图/AI生成)

长时间使用声带容易声带长茧,一位35岁幼儿园老师萧小姐确诊声带长茧,声音常沙哑,甚至有时发不出声音,她接受嗓音复健,说话方式调整为「前置共鸣」,1个月后不再「失声」,彰化医院语言治疗师颜婧萦提醒民众,可从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适时补充水分、不要大声吼叫及运动提升肺活量等4方法,从日常生活保护声带。

彰化医院语言治疗师颜婧萦示范吹水运动来放松声带,减轻声带的伤害。(彰化医院提供/叶静美彰化传真)

颜婧萦表示,声带长茧常发生在特定职业的人,如老师、摊贩、业务员、导游等,其主要症状为声音沙哑,说话吃力,发声困难,讲话时间越久,嗓音就越疲劳;在医疗上可以手术或服类固醇改善,但即使手术移除声带茧,若说话发声方式没改变,也有可能复发,她分享一位市场摊贩,生活就是靠着嘶吼声聚人气,一再疲累声带,动完手术不到1年就复发。

萧小姐从事幼儿园老师7年,她说,讲述故事、陪伴孩童唱跳、户外游戏、管理小朋友都是她的生活日常,一整天下来,需要不停的讲话,有时又必须提高音量压过孩子的吵闹声,2个多月前开始,她常常声音沙哑,甚至发不出声音,也常感觉喉咙非常疼痛,她服用八仙果、澎大海,喉糖、枇杷膏,没有太大的改善,就医确诊为声带长茧。

医师建议萧小姐进行显微手术移除声带茧或进行复健,她选择复健;颜婧萦说,嗓音复健首先要放松肩颈肌肉,以减轻喉部压力,还可进行吹水运动来放松声带,减轻声带的伤害。

彰化医院语言治疗师颜婧萦指出,训练前置共鸣的发声方式,可以先将手放在鼻腔上,并发出ㄇ的声音,感受鼻腔震动。(彰化医院提供/叶静美彰化传真)

颜婧萦指出,一般人说话常以喉咙用力,这是一种费力的共鸣方式,如果改为前置共鸣,也就是共鸣位置在前腔的口腔,就可以较不伤声带,发声也较有效率,训练前置共鸣的发声方式,可以先将手放在鼻腔上,并发出ㄇ的声音,感受鼻腔震动,接着发出ㄇ开头的语词,并慢慢延伸到其他没有ㄇ音的语词、句子,当习惯后,就能让前置共鸣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发声方式。

颜婧萦提醒,日常生活中也要减少对声带的伤害,包括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声带;适时补充水分,保护声带外层黏膜;不要大声吼叫,才能降地颈部肌肉及喉部剧烈牵动;透过运动等方式提升肺活量,因为气流不足,说话就容易压喉咙伤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