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入课堂 南昌大学将《三国杀》纳入选修课
小游戏有大智慧,将游戏纳入学习的课程已经不是新鲜事了,早前就有国外的一些大学将游戏结合到学习课程里。日前,江西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中文系也将游戏引入课堂,开设了桌面游戏“三国杀”的选修课,这一举动在学生中引起不小轰动。
德国心脏病、大富翁、“三国杀”……近几年,桌面游戏在中国年轻人中渐渐风靡,在很多城市还悄然兴起了桌游吧。但是,在课程设置一向严肃的中国大学,将桌面游戏作为选修课搬进课堂显得有些“离经叛道”。
“小游戏有它的大智慧。”授课的中文老师饶丰介绍,他接触“三国杀”已经四年,不仅是骨灰级的玩家,而且对“三国杀”游戏中蕴含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策略战术也颇有研究。
作为一款角色扮演类桌游,“三国杀”以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为蓝本,由4到10个玩家扮演小说中的人物角色,并赋予其相应的“技能”。每个人物的“技能”都有历史根据,想要玩好这个游戏,玩家必须对中国历史有所了解,如孙尚香的独门绝技就叫做“结姻”,来源于孙尚香与刘备政治联姻的典故。
“‘三国杀’的规则很严谨,玩家需要有较强的逻辑判断能力和表演能力。玩‘三国杀’一方面可以研究它所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启发学生心智的一个过程。”饶丰说,但他在向学校申请开设这门选修课时遭遇了不少阻力。
“开始,学院领导和其他老师大多没有深入了解过这款游戏,觉得占用2个学分开设一门教学生玩游戏的选修课,缺乏内涵。”他说。
但是在学院刚刚发布选修课课程表时,就吸引了大批学生围观,本来计划招收200名学生的“三国杀”课程,最后有298名学生报名,还有不少前来旁听的外校学生。
饶丰注意到,现在的大学生几乎都是“90后”,“我要通过‘三国杀’,向学生展示历史的本来面目,引导他们去读真正的中国历史。”饶丰说,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他必须保持充分的活力,改变一板一眼的传统讲课方式。
“这比玩扑克牌难很多,老师会教你如何使用战略战术出牌,在这之前还会深入讲一些中国的历史典故。如果想成为高手,还真得多琢磨。”听过两堂“三国杀”课程的汉语言专业大三学生李梦月告诉记者。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去年秋季学期将“三国杀”列入选修课名单,成为本校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军事策略和古典文化的教学工具。而“三国杀”的开发者也已经推出了该纸牌游戏的英文版,这套中国版的“龙与地下城”已经开始走向海外。
据了解,近年来,各种新潮、另类的选修课正逐渐走进中国大学课堂,为学生所津津乐道,如广州大学开设了《生死学》,让学生感悟生命意义;广东中山大学医学院则开设了《哈利·波特与遗传学》课程。尽管这些“潮课”招来不少议论,但却受到很多学生的热捧。
“我觉得选修课就应该让我们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课程,而不是强制性要选的课程。给学生多样化的选择,才是大学自由精神的体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大四学生陈怡说。
确实,正如南昌大学中文系的一些老师所说的,游戏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它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娱乐的效果,也是某种历史文化的体现。实际上,许多的游戏都是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我们在玩游戏的同时也在不断的了解游戏的背景文化,如“三国杀”的背景就是三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