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学后 必修的五堂关键潜课程
任何时刻,「学习」是一项无所不在、持续不间断的活动。在大学里,更是如此。 主修科目是你获得专业能力的重要路径之一,然而四年的大学生活,其实还有许多的潜在课程等着你去吸收。
包括师长与企业主都相当重视的沟通表达、逻辑思考、团队合作、社交互动、领导力、责任感等素养,皆可从参与社团、海外交流、志工活动、服务学习等活动获得累积。
这些课外活动通常不属于正规的毕业学分,但它们的重要性和专业主修不相上下,已经成为现在大学生学习履历表上不可或缺的关键潜在课程!
通识课程本来就是列在各校课程架构之下的必修学分,各校规定的学分数约28~36学分之间。但过去的大学生经常将通识教育视为「营养学分」,言下之意是「上课轻松、很好混」。相较于各系所主修,从投入在通识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来看,明显不受学生重视。
不过,重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已成大学教学现场的焦点趋势。「通识不是补充教育,而是基础教育,」中山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林焕祥说,专业课程培养的是知识和技能,通识教育可以培养能力和素养,两者缺一不可。
通识教育意义的改变,也和外在因素有关。
社会环境变迁快速,新生活现象和产业知识往往纵横交错多个领域,不再单凭一项专业知识就能掌握了解。讲求「跨领域学习」的风气日益兴盛,「通识」便是扎根跨领域学习的重要基础。
100学年度起,中山大学推行通识教育新制,区分出语文课程、跨院选修、博雅课程、体验性课程、运动与健康共五大领域,学生必须从中修满32学分。当中,特别新增跨院选修的6学分,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突破系所本位,多跨出本身所属学院接触更广泛的知识领域。
通识课同时是激发学生多元兴趣、导引学生体验丰富生活的平台。许多课程会从日常取材,加入贴近生活面的元素。 你可能想不到像是帆船、冲浪运动、摇滚乐、认识星空、歌仔剧赏析、如何用数位相机记录环境等五花八门的题材,都能是教学的一部分。
举例来说,台湾海洋大学通识教育中心,针对活动导向学习、生活实践、自然应用科学、艺术通识、专业伦理、海洋通识教育等领域推出多元通识讲座,结合北一区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并举办音乐会、电影赏析及学生作品成果观摩会,拓展学生个人学习兴趣。
服务学习与志工活动/弯腰磨练服务力 学会惜物爱人
「服务学习」被认为是一种经验教育的模式,透过有计划安排社会服务活动与结构化设计的反思过程。在满足被服务者需求的同时,促进服务者的学习与发展,当中的反思与互惠是服务学习的中心要素。参与志工活动便是相关常见的、具体实践服务学习的方式之一。
各校对于推动服务学习的做法不一,但几乎每位校长都大力赞扬这类学习活动的好处,有助于磨练学生待人处事、养成责任心和荣誉感、体会惜福感恩、培养对人事物的恭敬心。
目前各大学多采鼓励性质,部分学校则会将服务学习或志工服务规定为0~2学分的必修课程。
不过,服务学习,有时不见得是一门「课」,而可能融合成一场「活动」。内涵可以和公益关怀、所学专长结合,范围更是不限于校园内,很多时刻是发生在校门之外的场域。
位在花莲的东华大学,本学期民族语言与传播学系的「服务学习」活动,是带领学生到台东县太麻里乡香兰村拉劳兰部落,透过劳动体验有别于在教室内的学习。
由民族语言与传播学系副教授孙嘉穗带队,利用两天一夜的时间,学生亲身投入独居老人关怀、红藜农作、艺术工作坊建设、以及环境清洁等工作。
学生们分成五个小组,分别担任不同任务。有上山与自耕农开垦农地并种植红藜的小米园组;协助当地建设中的木工坊工作室及小米餐厅房舍所需之水泥和碎石等材料搬运,以及外观上漆的木工坊挖碎石班与木工坊油漆班;还有在部落进行当地文化特色调查与记录,制作相关文创作品的文宣组;以及负责全体人员伙食的膳食组。
发挥专业所学 体验人生的意义
过程中,结合语传系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发挥专长,制作设计出充满在地特色的文宣品,与族人的互动中认识排湾族文化,还在校庆园游会活动,摆摊卖起部落的有机农产品,并将收益回馈给部落,实践「服务学习」课程的教学意义。
平常生活在都市的大学生们,几乎是第一次上山从事农作、搬运砂石、刷油漆、还有煮饭给大家吃,对于这样的人生初体验,除了感到新鲜之外,更因为是有机会为部落族人服务,而觉得意义更为不同。
投入偏远乡镇与弱势族群的教育和资讯能力提升等协助工作,也常见于服务学习课程之中。
北部的真理大学,一群观光数位知识学系的学生就组成「观光数位有GOFUN志工团」,每月都利用课余时间,前往新北市贡寮地区及澳底国小执行服务任务。
服务内容就是加入系上所学,协助贡寮地区居民获得资讯新知,利用科技资讯行销当地特色。像是利用社群网络及电子商务为当地商家建置线上购物平台,提升商家的能见度、建置网页和观光电子导览地图,加强宣传当地文化、也协助当地拍摄相关纪录片,让外来游客透过网路来了解当地特产。
负责指导的观光数位知识学系教授简绍琦透露,他们的志工团还荣获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主办的区域和平志工团科技服务类第三名,志工团的20、30位学生都十分兴奋,互许再接再厉,持续努力科技志工的服务。
社团活动/开发领导力 学沟通与团队合作
代代相传在大学生之间,关于大学,总是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大学有三大必修学分:学业、社团、与爱情。」
大学生应该重视课业、好好学习的重要性不需多言,至于社团真的有这么重要吗?社团不过就是在玩,能学到什么? 政治大学校长吴思华读大学时,分别参与过辩论社和学生会,还举办过大型的跨校学生营队,他回忆,辩论社的训练增强了自己的逻辑能力,筹备营队的经验,对于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组织能力的磨练都有很大的帮助,两者皆带来无比的成就感。
高雄大学校长黄肇瑞更是透露,当年担任过社团负责人的大学同学,如今好几位都自行创业、各自在不同领域展现成就。他认为,在工作上能够具备杰出的领导和管理因子,便是在大学时期参与社团工作时种下的。
而透过社团、多与人互动的结果,通常也拥有较好的情绪管理(EQ)能力,「同一社团内有来自不同科系背景的学生,不同专业的思考逻辑可以带来多样观点,刺激个人思考,」他说。
技职大学的校长同样鼓励学生加入社团,台北科技大学校长姚立德读书时,是「翰墨」写作社与校刊「工专青年社」的成员,写过不少文章,类型从小说、散文、到政治评论都有,对于文字的表达力有很大的帮助。
姚立德甚至认为,不一定要追求学业成绩上的第一名,把读书的时间留一些下来去接触其他领域的事物,社团就是很好的一个媒介,带你认识朋友。
在某些意想不到的情状下,社团还能带来隐藏版的好处。另一位不愿具名的校长悄悄透露,当年就是在社团里交到女朋友、现在已经变成太太了。由此可见,有时修好「社团」这门学分,另一门的「爱情」学分说不定就能跟着来。
住宿生活/培养独立生活力 学会尊重别人
住学校宿舍是为了逃避爸妈的监督,爱玩多晚就玩多晚、尽情享受夜生活,早上没人赶你起床去上课、翘课打电动都没人管的好机会?会这么想,那你可就枉为大学生了!
联合大学校长许铭熙鼓励大学生住校、体会集体住宿生活,重点是要从同学身上发现值得学习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
而住宿也是重新学习生活礼仪、尊重他人的开始。
根据各校大学生宿舍的空间与床位配置,一间寝室会住上3~6人不等,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舒适温暖的家,得要和没有血缘关系的同学,早晚住进同一个屋檐下,学着适应各自的生活习惯、尊重他人的空间。
若老是制造脏乱、噪音、造成室友的麻烦,都可能让你成为同学心中的室友黑名单。
海外交流/耕耘国际力 知识与文化体验
在台湾,国际化不只是企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大学校园内的一股不可忽视的浪潮。大学在学术研究的国际合作方面不遗余力,还有选送学生赴海外进修的积极度持续增加,让不少学生跟着受惠。
台湾大学便已宣布,在要未来两年内,让全校1∕3的大学生都有机会出国学习至少一个暑假。政治大学也表示,每年全校至少都有500位以上出国当交换学生。
根据《远见》杂志最新的「2013大学校院办学特色调查」,受访的96所大学之中,在100学年度赴海外(含大陆、港澳地区)修学分的总人数,就有破4000人,赴海外实习的人数也有破2000人。
事实上,教育部基于鼓励国内大专校院学生赴国外大专校院修读学分以及赴国外专业实习,希望培养具国际视野与实务经验人才,从2007年起实施「学海飞飏」(选送优秀在学生出国研修)「学海惜珠」(选送清寒优秀在学生出国研修)及「学海筑梦」(选送优秀在学生赴国外专业实习)三项补助计划,累积至2012年12月中旬止,总共送出8267位学生出国研修或赴国外实习。
出国当国际志工 时下最夯
这都让以往受限于经费、时间等因素,将出国读书视为遥不可及的梦想之学生,因为各种短期海外交流、交换学生等计划,得到实践梦想的机会。
另一方面,前面提到的志工服务,还可融入海外交流,成为时下最夯的「国际志工」。
台北医学大学校长阎云分析,从学术面来看,国际交流经验的好处在于与国际接轨、提升研究水平,对学生可增强外语能力,身处不同社会环境之下,接受多样的文化薰陶。
台南大学校长黄秀霜鼓励学生,把握在学资源,多争取跨出海外的机会,不论是为期一年的出国交换、数个月的短期交流或国际志工活动,对于国际观的养成都有显著的效益。
大学生活多采多姿,在上述所举出的五项潜在课程外,还有像是名人讲座、创意提案、设计比赛、网路行销赛、或是发明展,都是近年日益火红的校园运动。大学的学习宝库何其多,只怕你四年不够用!
更多文章请上《远见2013大学入学指南》:http://www.gvm.com.tw/event/2013_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