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经周报/欧洲:失落的科学大国

俄罗斯在过去10年间投资大量经费发展科学研究,无奈制度腐败与官僚文化导致投资徒劳无功,也逼得年轻科学家纷纷出走。

■Twenty years after the breakup of the Soviet Union, a generation of scientists has been lost, young scientists say, and another is on the way out.

位于莫斯科以南75英里普希诺(Pushchino)在苏联时期曾是国内数一数二的科学重镇,以生物研究著称。但在苏联瓦解20年后的现在,这座封闭的城镇只剩下零星设备落后的实验室研究员薪水也少得可怜,导致年轻人才大批出走。

当地的微生物生化物理研究院如今有70%的研究员都超过50岁,而院长更是高龄73岁,月薪只有800美元。在该研究院任职的生物学家德施瑞斯卡雅(Natalia Desherevskaya)表示:「过去20年间,所有苏维埃时期存在的正面事物都相继瓦解,但取而代之的是空无一物。」

现年37岁的她正值最具生产力精华时期,但是她却在去留之间踌躇不定。她对自己从事的研究满腔热情,但是所处的研究环境却乏善可陈。

她表示,大学同窗里有半数以上都已去海外发展,而留在普希诺的科学家只剩老弱残兵。除了普希诺之外,俄罗斯境内各大科学重镇也陷入同样人才中空窘境,因为介于35至50岁之间的科学人才不是离开俄罗斯就是离开科学界

回顾苏联时期,俄罗斯的科学成就不胜枚举。苏维埃政府不但成功发射全球第一颗人造卫星,也完成第一趟太空人任务。这段期间,苏联一共拿下9座诺贝尔物理学奖及1座化学奖

当年国内科学界是由独立运作的苏维埃科学学院主掌,在全盛时期总共有100多万名研究员在全国各大科学重镇从事研究。苏维埃科学学院不但配给研究员宿舍,还经营医院育幼院,让研究员享有完善福利

俄国大砍研究经费

1990年代苏联瓦解后,俄罗斯政府声称要以开放透明的制度来推动科学研究,于是建立了类似美国科学基金会的两大机构负责发放政府补助。但在普丁与梅德维捷夫执政期间,政府大砍研究经费,改由政府部门提出特定研究计划供国内实验室争取发包,问题是最后通常都流入政府亲信的实验室手里

制度腐败的结果就是政府投资换来鲜少科学成就。1988年俄罗斯在国际间发表2.7万篇科学期刊论文,此后数量便停滞不前。1994年国内曾有超过110万人从事科学研发,但在2008年只剩76.1万人。

俄罗斯在科学创新的落后脚步也让大学排名每下愈况。上海交通大学统计的全球大学排名显示,全球500大院校中只有2所俄罗斯大学,反观美国有156所进榜。2007年以来,俄罗斯顶尖的国立莫斯科大学在全球大学科学评比中也掉了10个名次以上。

学者痛批政府浪费经费

在该校任职的生物学家迪米翠夫(Sergei Dmitriev)痛批政府浪费经费的行径是「犯罪」。他表示,政府今年将投资3,230亿卢布(约110亿美元)发展民间科学,但「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大多得不到这笔经费」。

留在普希诺的德施瑞斯卡雅在1996年就以年轻科学家的身分申请免费宿舍,但腐败的官僚制度导致她申请通过时早已不符年龄资格。尽管如此,她还是没打算出国。她表示:「就某种层面来讲,我们别无选择。我们的人生已经局限在这个制度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