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你相遇(下)

2016年奥运会,中国选手张楠傅海峰在男子双打决赛中获得冠军。(新华社)

五分钟的休息时间,同场练习的选手向我示意场边冷箱,仍在紊乱呼吸中找回节律的我毫无疑问地迳直走去,见这保冷箱里一袋袋黄色液体,我拿出这稀奇的袋状物匪夷所思,上头贴着「浙江杭州大学产学合作计划运动营养补充饮料白底黑字的商标。我问道这什么来着,同场练习的选手和我说,这是赞助营养补充品啊,台湾人不喝的吗?这大学科系和我们球队合作,顺便拿个我们身体数据来干个学术研究计划好毕业呗。

营养科系赞助合作

我边喝边说,从没见过呢,我们顶多被赞助羽球装备,补给饮料的赞助还真是第一次,更不用说是大学学系特别赞助。这营养的滋味不仅仅开了我味蕾的视野,也又开了我一大眼界,因为在台湾羽球文化出现营养保健赞助厂商合作是约莫2012年之后才出现,而且创行者也是国外运动饮料公司而非本土相关企业公司,这样的大体风气也是直至最近才在台湾成熟,但像大学食品营养相关科系与体育选手的产学合作,直至今日在台湾我还没亲眼看过。

小时分组练习终于结束,稍憩片刻后就是交流赛,刚刚并肩训练的选手下一秒变成球网对面的对手。虽然在刚刚练习时已经观察到他们一些固定的球路,但他们稳健如牛的基本功和充满无限体能的刚强肉体,每次击球声都像大砲一样震耳欲聋,每次移动都像迅猛龙一样敏捷,每次出击力度都让我差点握不住球拍,对手快速挤压后场后,杀球随即而来,虽然回击成功,但每球来回的质量都让我吃力──不管当下多么喘,眨眼间他们又变回当初刚上场那样脸不红气不喘的样子──这样的对手当前,只能智取找到突破口,且要速战速决,否则这体力战对我不利。

交流赛上奋力击杀

于是我在心中默默重整士气,球一发出,开始分析适应对手的战术模式,几次尝试后,终于发现眼前这位选手的机器人模式,我马上沙盘推演出不典型的各球路组合,成功破解对手击杀的舒适圈,战况因此陷入胶着,浙江选手稳健扎实的基本球路及优秀的体能与力量和我古灵精怪的脑筋,使我们不分轩轾,最终赛果两方平分秋色、互有来回。四个小时的交流赛结束,赛后的握手寒暄,面前这位与我握手的选手妄自菲薄道,「在这我还只还算个青年队,得努力向上,提升到省二、省一,再拚斗个看能否上国家队。」这下场后,便直去重训室做正规训练后的加强。

在浙江省队待了四天后,马不停蹄地接着前往东方绿舟上海市羽球选手培训基地所在地。到达时约莫是傍晚时分,夕阳余晖,西湖近郊风景,真如诗词般的美丽,但上海羽球队的会场就略平庸些,更像是中规中矩的比赛会场。上海会场里的氛围社交气息味浓厚──从一进门,上海队的总教头顶着大大的微笑,热情地挥舞双手,好似选举参拜那样,轻拍肩头或握手每个经过他的选手以表欢迎并道,这路途遥远辛苦啦!欢迎来上海队!教头们又是一阵寒暄,这才让我们选手去热身

热身完毕后,不免俗的先来个大合照,摄影师大喊着田七,看我们没什么反应,又喊了个茄子,其中一个教头这才转身和我们示意,要笑的意思。拍完照后见夜幕低垂,上海教头们商讨后认为要把握交流时间,不用分组练习直接进行交流赛,逗趣的是这总教头一副跃跃欲试,兴奋得像个顽童准备和我们一起较劲。

球场外的话题不断

这次我遇上一个左撇子选手,看上去似乎比我年长些,这修长的身形和成熟的面孔让我一度想起浙江选手们的沉稳。结果,他一看到我就惊呼道,这不是房祖名么?有没有人说你长得像房祖名?明星成龙的儿子那个房祖名,你知道房祖名么。我都还来不及应道,他就跑去和其他伙伴吱吱喳喳,这回领着一群人跑到我面前,我于是尴尬地回应,没有呢,因为他在台湾不那么出名,连他长怎样我都不太肯定。这又见他们交头接耳,小声啧啧称奇道,我真觉得像,你们也都觉得像呗。

这左撇子选手突然意识到自己离题了,想起我们是来切磋交流球技的,这才和我说,阿抱歉抱歉,太过心急了,请多指教,咱来比赛呗。我对房祖名的脸没什么认识,反倒对这左撇子选手的脸有印象,因为进入场馆前,这风云榜墙印着上海青少年男单冠军头衔里的小哥就是我眼前这位左撇子选手,原先他站在面前时我还有些紧张,这等他话一出,实在让我紧张感全失,与浙江那肃杀勤奋的气息根本天壤之别。

可轻松不代表随便,球未发出前,一切都无伤大雅,比赛开始后,左撇子选手原先那嘻皮转瞬间变得认真,这一交锋后,真不负头衔,电光石火的四角速移与没预警的精准突击,搭配与生俱来的优势左撇子,出手隐蔽性真难应付,有别于浙江选手体能力量的火拚,这左撇子选手轻盈与精准的球风俐落地带着满满的压迫感

也不知道是运气还是放水,战况胶着的关键分中,幸运之神都站在我这边,最终以局数二比零我拔得这场比赛。赛后那个笑嘻嘻称我是房祖名的小伙子又出现在我面前,热烈地和我讨论从前场上经验,但更多的是球场外的话题。

反复咀嚼那十天回忆

结束这十天绮丽的羽球交流旅程,我们一群人又浩浩荡荡地登上飞机,在安全须知影片开始前,这小电视播着中国体育宣导片,各种球技和体操类国手各展露一手羽毛球国手的画面也仅闪过几秒,然后宣导片结束──但我的心情却结束不了,下了飞机,魂却还在云端里。

这趟羽球交流旅程几乎打破我对羽球的所有认知经验──从前的阿哲因烟被打得皮开肉绽,但这儿教头却是会叼着烟和你训教或谈笑;从前的我们有时因青春而迷失,但这儿选手明确目标,孜孜不倦,也许场下满口嘴皮子灵光,但在场上绝对是态度满溢;不同于台湾教练会亲自对各个选手谆谆教诲,在中国遇到的教头们是注重整体球队训练方向,而非单一指导,因为完全不需要,适者生存环境自然会淘汰不懂得自律的选手们,后辈自然会教训故步自封闭门造车的前辈。很多时候努力是一回事,思考模式也同等重要。

一晃眼,十年呼啸而过,这十年间我时不时反复咀嚼那十天的回忆,浙江的「勤」和上海的「松」实在地激励着我。因有人介绍去中国当私人球馆的羽球教练,两年前我于是重新回到了上海,在中国重新握起球拍在球场上徜徉的我,不免仍会想起那时和浙沪选手交流的时光,和稚嫩的我。(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