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多媒体的温暖宴席,与你在多媒体相遇
文/破点 POINT
假日走进庙会街头,除了逛逛小吃外,偶尔也会瞥见一张张红色大桌子整齐排列在身旁架起的帐幕底下。远望至帐幕的尾端,那里有着一小群人笼在蒙蒙蒸气中,有些人拿起大铁锅大把大把地铲着,有些人忙着将手中白盘上的食肴摆出最精巧的样貌,最后再缀上一朵花儿。渐渐地人群开始入座,嘻笑与寒暄声充满了整个场域,似乎与帐幕之外的世界有几分隔绝。几分钟后鞭炮声劈哩趴啦地响起,宣布着期待已久的宴席,即将开始。
然而现在这样的宴席已鲜少出现于生活中,为了要让这项传统文化延续,于是「来作办」团队创作一款「办桌多媒体游戏」,希望将这项传统文化介绍给更多人。这款游戏以办桌食肴为主题,参与者担任「总铺师」的脚色,一手包办食材采购到一桌桌丰富食肴的宴席,再进而从食肴中,介绍每项料理对于各种类型办桌的意义。
▲透过游戏可以体验从准备食材开始制作传统宴席食肴,在这个世界你就是名符其实的「总铺师」。
Q:当初是如何发想此主题和呈现方式?
来作办:同样是吃货的我们,一开始即以「饮食文化」作为大方向构思,加上彼此都是台北人,因此对于台北街头上少见的办桌文化感到十分好奇。办桌文化包含了「饮食」以及「文化」,里头的菜肴和意义与台湾人的生活十分贴近,比如说满月宴一定会有油饭和红蛋,其背后代表着对新生儿未来的圆满以及繁盛的祝福。然而,办桌传统现在已愈趋式微,我们希望能让更多新生代了解这项传统并体验,因此以着更贴近他们的互动式多媒体科技,达到观念上文化传承的理念。
▲多媒体作品包含台湾传统六宴介绍,内文也含有实际参访的照片,使得游戏更加贴近生活。
Q:办桌文化对于彼此有无特殊意涵呢?
来作办: 对于各自的意义当然不同,但一样的我们都最喜欢吃办桌的时候大家围在一起吃饭、聊天寒暄那种热闹的感觉!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吃亲戚家的喜酒,因为邀请的人几乎来自左邻右舍,彼此都熟识,因此整场喜宴吃起来感觉特别有人情味。不同于现在大多以饭店为宴席场地,那种人与人的亲密以及温度是无法比拟的。
另外,因为家族的人时常跑庙会活动,因此也会因庙会活动参与一些宴席。庙会的宴席不同的是神明会有独立的一桌,每尊神像将会安稳地坐上座椅,如同正常我们吃办桌那样。办桌文化在我们心中存有真真实实的温度,它在这冰冷的世界中显得格外有价值,这是少数能让人真心相待彼此的场域。
▲借由线上多媒体游戏的方式,随时随地都可接触这项文化。
来作办: 实境取材部份我们真的受到多方的眷顾!办桌的每位总铺师都非常热情,还未进行采访时,我们就已经吃了一轮,采访完后他们又会再包一大袋菜肴让我们带回家吃,在日常中真的很少遇见如此热情的人。此外,最令我们惊奇的菜肴是「菜尾汤」,平常并未出现在宴席菜单中,这是传统人们处理剩余菜肴的料理方式。菜尾汤顾名思义是将宴席吃剩的部分全加在一起而成为另一道菜,也可以说精华全集于一汤,这真是很意外且难得的享受!
然而在观察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台湾的办桌文化正逐渐消逝中。由于现代人举行婚丧喜庆已不如从前多以办桌的形式,因此这项产业现在只以庙会的庆神典礼为大宗,可以说整体的市场需求已逐渐下降。此外,缺少了下一代的传承,这也是我们希望可以透过多媒体改变的地方,也许现代人会觉得办桌很「俗」或是跟不上时代,但它的确存有着丰富的文化蕴涵,尤其是食肴方面,每道料理都有着深刻的代表意义。
我们希望如此珍贵的办桌文化不会逐渐自台湾销声匿迹,如果能透过多媒体的参与方式让大众更了解这项文化,进而一丝丝地改变原有的想法,我们想这就是我们为办桌文化的传承所做的一份心意。
万能科技大学--商业设计系数位媒体组「来作办」林静瑜、徐珮玲、周珩
以多媒体游戏的方式呈现传统办桌文化,主要以「食肴」做为发想,希望借此达到文化推广及传承的意义
作品. 来作办
看更多《破点 POINT》文章
想即时获知最新设计新知动态,欢迎加入《破点 POINT》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