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媒体的浪潮 媒体人与世新学生谈新闻产业在社群冲击下的生存之道

▲陈清河副校长(左)、胡全威系主任(右)颁发感谢状夏珍。(图/世新大学提供)

记者崔至云台北报导

世新大学口语传播学系与台湾记者协会共同主办的「口语演述:社群传播专题」系列演讲。今日邀请到风传媒总主笔―夏珍和学生分享新闻产业在社群媒体蓬勃发展之下的生存之道。夏珍从媒体人的角度,分享她从传统媒体转往新媒体后,如何根据不同的受众,在新闻的筛选及发布上做出调整,吸引读者的关注。

夏珍指出,网路媒体看似是当下发展的新趋势,但事实上,1995年,当时的《中国时报》就推出电子报。2000年时也有纯网路流通的《明日报》,当时轰动一时,最后因资源耗尽,短短一年便结束了。夏珍指出,原因就在于「社群媒体」在当时并不兴盛电脑智慧手机普及率也不高,人们观看新闻的习惯还没有改变,因此,网路媒体还没有成为主流。

课程结束后夏珍与同学合影留念。(图/世新大学提供)

夏珍接着和学生分享,风传媒自2014年2月创办后,原本也是即为有限的点阅数,但是在创办一个月后,三月时恰好发太阳学运。《风传媒》以网路媒体的优势,成为当时第一时间发布学生占领立法院报导的媒体,可以即时上线当时占领议场照片文字。这就让风传媒网站点击率创下新高,甚至造成《风传媒》的网站大当机。他们当时也当机立断,转而将新闻直接发布在脸书上。这也让原本不到万人关注的粉丝专页,经过太阳花学运后,急速成长。至今脸书已有70万人按赞,也奠定了《风传媒》在新媒体上的基础。夏珍提醒同学,社群平台对于新闻的重要性,发布所有新闻并不是自己喜欢就好,而是要让大家「想看」、「想分享」才能够触及更多受众。

▲课程结束同学们踊跃发问。(图/世新大学提供)

夏珍也提到自报禁开放后,兴盛的报纸很多,但经过30年之后却只剩下4大报。而现今的网路媒体也是创立容易,但创生、结束的节奏也比过往更加快速。许多网路平台会透过以海量资讯方式争取点击率,但夏珍认为,这并不一定是新网路时代经营的正确生存方式。因为在海量资讯来临的同时,民众根本无法在一天之内消化那么多则新闻。因此应该要思考是要「提供什么样的新闻」、给「什么样的人看」,找出自身品牌定位及受众才是让新媒体生存的重要之法。

虽然强调分众诉求,但是另方面,也不能太过自我局限。夏珍提到,媒体并不是政党喉舌,如果只单一报导、偏向某政党,这是很难生存的。因为民众好恶也容易因应时事而改变,因此新闻不能只单靠政党其中一方、在社群的同温层取暖,这样很容易被取代或被厌恶而放弃。因此,媒体还是应该要广纳多元意见,维持平台的功能,才是较佳的生存之道。

▲风传媒总主笔夏珍至世新大学分享社群媒体对新闻的重要性。(图/世新大学提供)

夏珍最后也提到,虽然风传媒是因脸书而起,但近年来脸书演算法不断改变。因此贴文形式也被迫要跟着改变,否则使用社群媒体的读者会流失。举例来说,当脸书演算法偏好影音贴文时,《风传媒》就成立影音小组,吸引读者的点击。虽然与原先纯政治性报导、评论有些差异,但这却让《风传媒》脸书粉丝从20万人次在短短半年内翻倍成长。

不过,夏珍也说,在适应新时代读者口味的同时,虽然要有些弹性变化。但是,《风传媒》一路走来,一直主要是着重在对于政治新闻的深入报导,这是在资讯洪流中找到自我定位。这也是目前《风传媒》在诸多媒体中表现亮眼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