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新闻媒体的变与不变

媒体失效的年代Geeks Bearing Gifts: Imagining New Futures for News杰夫‧贾维斯(Jeff Jarvis)着,陈信宏译,远见天下文化,380元,媒体

受到网路社群媒体影响,传统新闻人员的角色必须从讯息提供者转化为更多元的「策展人」角色。图为半岛电视台英语频道新闻室。(路透

网路普及后,改变了知识获取的方式,也意味着媒体型态的演化和变革。原本我们所吸收的资讯必须经过媒体筛选,有了网路之后,个人也可成为一个媒体。过去,编辑或记者不太需要操心如何与读者即时互动,理论上也不需碰触广告业务,然而时至今日,社群成为营收的主力,媒体则不再仅只是讯息提供者,也是直接与社群沟通的介面。《媒体失效的年代》即试图描绘「与读者的关系」、「报导的形式」、「商业模式和广告」这三件未来媒体从业者必须关心、也必须亲身涉入的领域。

关注过近年来新媒体发展的读者,对于这个结构和说理方式应该不会陌生。书中丰富的案例介绍,以及学界的理论说明,提供了很好的背景知识补充。若要吹毛求疵的话,不得不提一下本书因翻译而造成的一些阅读障碍──书中为大多数网路上英文专有名词赋予中文名称,例如平板电脑用户耳熟能详的新闻阅览软体Flipboard译为(应该没人使用过的)「菲利博德」,传讯软体WhatsApp译成「华兹艾波」,社群媒体平台Instagram则译为「应斯特图像」。无论就网路文体也好、主要受众的阅读习惯也好,阅读这样的译文,几近于折磨。

事实上,许多这类网路名词都是新创字,原本就很难、也没必要译成中文。如若已有官方既定或使用者惯用的中文译名,诸如「推特」之于Twitter,当然不成问题;但若是英文自创字,实则没有翻译的必要。如果读者不知道AdSense是Google的广告系统,那么「广告智慧」(书中给予AdSense的译名)这个名称及其后的说明,更是一点意义都没有。

国内许多同类书籍都有类似的现象,而这个编辑体例上的问题,恰恰正是本书论述的主题之一:从纸本书籍、报纸影音媒体到网路,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势必带动编辑台处理素材、呈现结果的方式跟着改变。

中文书籍在转换来自跨国网路的西方文化时,更容易凸显出本书所诉求的时代、媒体与读者需求之间的差异,以及编辑处理手法上必须照顾到的层面。本书提到《纽约时报》对「数位第一」所下的定义,恰好阐释了这一点:

在新闻编辑室当中,这个字眼经常用来指称文章先发表于网路上,然后再印刷出版。不过,在新闻业界以外,数位第一却是一种全方位的策略。数位第一意指优先要务在于制作最优质的数位报导,不受报纸的局限。……这种转型需要从上到下重新思考人事、结构与工作流程

作为一本以大量范例来定义新闻、解构新闻、解说各个模式与面向,最后再重新描绘网路时代新闻面貌的著作,本书是相当称职的;但在阅读中文版时,读者可能需要突破编辑体例和翻译上的双重障碍,最好还能具备网路媒体编辑的经验或基本知识,较能理解作者想表达的观念。

书中的范例无论对于传统新闻老手或网路媒体新手,都有一定程度的启发。其中的范例也提供了一些继续探讨的课题,让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透过研究这些个案,了解网路媒体在过去卅年的发展下,已展现出哪些和传统媒体不同的风貌

套句本书作者认为已被滥用的「策展人」一词:往后的媒体人不仅必须是决定哪些作者可以展出、如何展出的策展人,也必须是现场的解说员,同时更要对展览的营收成败至少负部分责任。

这点并不容易,我们在这方面都需要良师指引或者好的参考资讯。本书除了可以作为教材以外,原作中译版以及网路文章表现方式之间的差异与对照,恰好提供了一个最理想而有趣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