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闻多出自网红、自媒体,两岸媒体吁抵制

中国时报》前社长世新大学客座教授黄肇松11日在「海峡两岸新闻交流视讯座谈会」(简立欣摄)

「非常时期,民众要的是『可信、可靠、可核实资讯』,这是媒体社会责任!」《中国时报》前社长、世新大学客座教授黄肇松11日在「海峡两岸新闻交流视讯座谈会」表示,公部门防疫要引媒体为助力、维护媒体健全运作,以让民众享有对瘟疫公开、完整的知情权,不论哪种媒体制度都是如此。

黄肇松举例,今年2到4月义大利西班牙2个「早期受灾国」濒临崩溃,政府体认到没有媒体的配合就无法封城维持秩序,也就无法抗疫,因此两国政府做了「对的事情」,对媒体采取不干预主义,即使再困难,两国政府都努力维持采访便利、采访安全和报导自由,当时两国媒体动辄刊出几十页讣闻,强烈示警民众「待在家里」。相较之下美、英、法、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受灾大国,政府反其道而行,对重大假期像是感恩节没有危机意识结果节日过后美国动辄就是一天20万人确诊。

不过黄肇松也提醒,疫情要求严格的科学证据,这种情况下不应「超前报导」,否则容易造成恐慌。像今年7月1名泰国移工返国确诊,台北疫调都还没结果,网路媒体已经把该名移工在桃园的活动报导得一五一十,疫调根本赶不上网路流言

「今天是所有网民生产新闻,至少是生产信息,网民生产的信息所影响的可能已经远远超过媒体!」中国传媒大学学院院长隋岩讨论「网络群体传播互文性」,表示当前对于某个事件,所有网民都可以变成传播者,又彼此影响,传播主体极端多元化,大家对事件的描述、判断及涉及的社会各方面后果、相关事件的演绎,以及想像不到的传播效果。就好像川普形象现在是全世界网民在建构,有时会失控,这就是所谓「后真相时代」,真相本身反而变得不重要了。

不过隋岩也认为,当社会有突发事件,信息就有价值了,就像疫情期间做甚么、吃甚么,人人都想知道。十几年前新闻学讨论的「要不要第一时间报导」,这个问题又有意义了,有时恶人会先告状造成「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怎样用「次因效应」去消除首因效应,变成媒体的课题

新华网副总裁刘加文倡议:两岸媒体应该坚持真相、传递正能量;带头说真话、讲事实,防止舆论激化;两岸媒体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提升国际舆论话语权

经济日报》社长黄素娟表示疫情造成媒体跟公众关系的变化,隋岩提到「很多新闻是网民参与出来的」,她特别有同感。但她认为其实传统新闻媒体很守规范,没有太大「假新闻」问题,反而是非传统新闻媒体的「假新闻」问题比较大。

亚洲卫星电视执行董事树人回应表示:「假新闻是我们这些正规媒体做出来的吗?我想不是;假新闻是很多网红、自媒体因为各种因素或利益而做出来的!」他认为正规媒体应该多多刊登或播出「真新闻」,否则两岸之间三军都还没出动,网军已经打得不可开交,「我认为两岸媒体应该用爱与关怀导正这种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