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鲔争端谈水产科研偏误

绿色和平抽查8件黑鲔鱼生鱼片,发现都有甲基汞残留。(图/绿色和平提供)

作者李武忠

今年屏东「黑鲔鱼文化观光季」于五月九日热闹展开,而绿色和平为推动海洋资源永续利用并提升台湾消费者对海鲜来源的知情权选择权,于去年九月展开「良心寿司」工作,希望餐厅能实施永续海鲜采购政策:排除濒危物种(如黑鲔、大目鲔、欧洲与日本鳗等)、排除破坏性渔法、非法渔业或剥削渔工、强迫劳动的渔船,并未获得广大回响。身为黑鲔最大消费国的日本为因应黑鲔天然资源锐减,政府除减少黑鲔捕捞配额外,学研单位也先后完成黑鲔人工繁殖技术以及透过黑鲔代孕技术(向鲭鱼移植能产生鲔鱼精子卵子生殖细胞,经产卵受精后可培育出黑鲔鱼苗,缩短育苗时间与空间),渴望为黑鲔鱼商业化养殖跨出一大步,目前日本国内上市的黑鲔超过半数是养殖而来,不仅带来庞大商机也可为黑鲔资源复育做出贡献。

而台湾身为黑鲔重要捕捞国家,无视国际黑鲔保育呼吁,还在增加捕捞的量能引发国际保育团体的批评。尽管国内水产试验研究机构也投入黄鳍鲔的人工繁殖技术研发,但是进度明显落于日本研究者之后,国内投入黄鳍鲔完全养殖技术研发近十年目前仍无重大突破,问题症结在于水产试验所领导人过度重视专利申请技转金的取得,把大部分人力经费优先投注在技术层次低,且短期内可取得技转成果的项目,以模仿国外(尤其日本)研究成果来取代原创,让台湾水产科研水准逐渐从全球前段班往后倒退,无论在鳗鱼、黑鲔完全养殖,虾病防治技术,海洋养殖等都远落后其他养殖先进国家,不再是国际注目焦点;同样的,这些年国内水产界也普遍存在大小学阀,几乎掌握国内水产主要试验研究经费审查与计划核定的生杀大权,严重排他性的结果阻碍了水产科技研发的速度与成果却始终未受外界关注。

这些根本性问题不设法导正却又另外成立新的财团法人农业科技研究院(内置水产科技研究所),以目前人力配置、设备与人才素质想要达到所揭示:水产科技产业相关之研发整合、技术咨询及委托研究与服务;开发与提供水产科技相关之服务或产品认证与验证系统;建置水产科技产业化所需技术平台及先导生产设施;提供有关加速农业新创事业育成及农业科技国际化之人力、资源及资讯等远大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外界忧心恐沦为另一个退休官员的肥猫窝。

从先进国家争相进行海洋圈地行为宣示海洋时代已经来临,而科技是推动海洋产业发展的主要动能。遗憾的是面对国际渔业环境转变,日本政府不是着眼于扩大捕获量而是顺应国际趋势运用科技来解决问题,而台湾官僚却还死抱数量的迷失,外行领导内行高下立判,毕竟在科技领域不是官大学问大,否则不会有今日的进步。未来新的国家领导团队必须扬弃旧思维与做法,走出数字迷失大力推动渔业行政革新用人唯才,重新擦亮台湾水产科技招牌,让水产科技为渔民渔村创造更大的福祉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经济系教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

►►►要闻+趣闻,锁定《ET即时》粉丝团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