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老中青3代传承 重现早年捕乌文化

云林四湖老中青3代传承搭建「乌仓寮」,重现早年捕乌文化。(张朝欣摄)

云林县四湖乡老中青3代传承制作「捕乌竹筏」,重现早年捕乌文化。(张朝欣摄)

云林县四湖乡为国内捕捞乌鱼的重要基地,早年没有渔港渔民只能在沙洲搭建「乌仓寮」、制作竹筏捕乌,渔港兴建后捕乌文化日益消失地方文史工作者因此举办「捕乌文化夏令营」,将捕乌相关技巧传承给年轻一代,借以记录早年的乌鱼文化。

「捕乌文化夏令营」由四湖乡地方文史工作者向云林县政府争取经费,举办为期4天3夜活动乡内耆老、中生代渔民教导25名大专学生渔村捕捞技术」、「搭建乌仓寮」、「制作捕乌竹筏」,3日在箔子寮渔港旁举办成果发表会,重现早年克难式的捕乌情境

学生们表示,这几天他们学习如何抛撒渔网、用稻草搭「乌仓寮」、如何捆绑竹子才能让竹筏更坚固,过程中也深入了解海域差异、渔网种类渔产特色等在地捕乌文化,以及早期渔民捕乌的辛苦与智慧,可说是获益良多。

地方耆老回忆过去,「乌仓寮」是四湖乡箔子寮地区特有的生活记忆,早年没有渔港,渔民在冬至前后聚集在海边捕捞乌鱼,为了把握最佳时机,便在海边沙洲搭建「乌仓寮」暂时栖身,以便随时出海捕鱼,直到1981年箔子寮渔港启用,「乌仓寮」才功成身退。

四湖乡长苏国珑、云林县政府文化观光副处长陈美燕等人指出,此次活动造成极大的回响与认同,当地居民及耆老看着「沙洲中的乌仓寮」与「失传1甲子的竹筏」,唤醒尘封已久的记忆,也找回海口家户间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