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精选》关心爸爸!男性有心理健康问题多不说?4面向提升求助意愿

研究发现,男性角色规范会影响男性对忧郁症的态度及寻求协助的决定。这些角色规范让他们轻忽自己的症状、想要自己解决问题或以工作为先而不愿或延迟就医。(示意图/ shutterstock)

父亲节即将到来,不妨主动给予身边男性亲友关怀与问候,特别是可能有心理健康困扰却选择隐瞒的男性!许多研究显示,男性比女性更不愿意为心理健康问题求助。根据2020年11月发表于《精神病学前沿期刊》的研究显示,男性决定是否求助取决于:1.对忧郁症的态度;2.社会对忧郁症的看法;3.家庭环境:角色期待与社会支持;4.心理健康服务交流经验。

德国乌尔姆大学精神医学系和乌尔姆冈兹堡区医院的研究者以250名年龄介于18~64岁的男性忧郁症患者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借以确定三种类别的男性角色特质取向及工作相关态度的组合,并从每个类别中选出四名代表,共12位受试者进行12 次的生命史叙述访谈(narrative-biographical interview)与质性内容分析。

研究发现,男性角色规范会影响男性对忧郁症的态度及寻求协助的决定。这些角色规范让他们轻忽自己的症状、想要自己解决问题或以工作为先而不愿或延迟就医。

再则,忧郁症社会观认知的污名化阻碍其求助的动机,像是忧郁症状是因为没有能力处理痛苦所造成的;还有家人对忧郁症的不了解,与基层医疗医师对忧郁症患者的态度,也会影响求助的意愿。

细心的观察与陪伴

能提升男性忧郁症者求助及治疗意愿

台北医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邱弘毅表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全球约有5%的人患有忧郁症,而国内50~64岁服用抗忧郁药物的人数急遽增加。进一步呼应上述研究,男性大多采用「简单」或「淡化」的形式描述自身的忧郁症状,因此不论是家庭端、医疗端,甚至是社会端,细心的观察与陪伴将是未来健康促进努力的一大方向,对于男性忧郁患者而言会有很大的帮助,可增加他们愿意对外寻求专业协助并持续接受治疗的意愿。

从4面向提升男性忧郁症者的求助意愿

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叶雅馨表示,上述质性研究显示,社会对男性角色的规范,让他们觉得自己要展现坚强的一面、应该忽略感受、不该哭泣,是解决问题的人。男性本身对忧郁症认知的污名化,例如:自己有忧郁症像「鲁蛇」、怕被视为「懒惰」或「无能」而不敢承认生病。此外,家人对忧郁症的不理解与不谅解,像是羡慕他人,觉得自己的爸爸很逊;以及与基层医师的求助经验,都是造成男性忧郁症者是否寻求协助与持续接受治疗的关键。

叶雅馨提醒,罹患忧郁症并不是能力问题,建议从4面向提升男性忧郁症者的求助意愿:

1.民众对忧郁症需建立正确的认知:当家中男性有忧郁症状却不愿说,亲友应有所察觉并给予同理。

2.陪伴忧郁症者寻求专业协助:此时基层医疗医师第一时间给予患者肯定和支持,教导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和因应方式相当重要。

3.鼓励男性多从事有益于自己的事:建议男性应将忧郁症视为一种重要的生活经验和警示,也试着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多从事有益于自己的事。

4.鼓励男性忧郁症者参与病友团体,增加交流会发现自己并不孤单:社会其实在转变,大众对忧郁症患者接受专业协助的接受度逐渐增加,男性忧郁患者可多试着和类似疾病的病友交流,特别是参加男性病友团体,会发现自己并不孤单,从中获得同理、支持,都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本文摘自《大家健康杂志》第401期)

《大家健康杂志》第4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