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精选》乐在其中 领会古典音乐的丰富奥妙

理财我最大-宝山会客室 焦元溥。(图/ 理财周刊提供)

「古典音乐的迷人,我可以用很多形容词来述说它的美,但分析到最后,都无法有一个完美的解答」,这是音乐评论家焦元溥对古典音乐的注解,音乐是他的最爱,宁愿放弃外交、法律的专业,一头栽进古典音乐的世界里,探寻其中的奥秘。

四岁时学钢琴,所弹奏的曲子都无法让他着迷,一听到布拉姆斯的《悲剧序曲》,就沉醉在其中,但为何是这一首曲子,自己也说不上来。

古典音乐丰富深邃 人类历史文化宝藏

他说,爵士音乐一百多年,流行音乐不到一百年,古典音乐可以听的范畴,最起码三百年,再往前推的文艺复兴时期,加起来有六百年,有太多东西在里头,是历史的无尽藏也。

「古典音乐有其丰富性」,焦元溥说,一个来自于作曲的技术,和声、对位、精巧的组织,就像流行音乐,有很好的编曲,增加乐曲的富饶性,另一个是演出者赋予它的灵魂深度,特别是一百多年来录音练室的兴起,累积很多音乐纪录,让后来者追随探究。

比方说,贝多芬的交响曲,二百多年来有各式各样的研究传承,老师、学生、演奏者各有不同的观点,当你聆听或弹奏时,千千百百代的灵魂都在你身上,你可以说这个老师的论点如何、这位钢琴家处理的细节怎样,但到最后,「你要一个人独自面对它,这是你一个人的战斗」。

这丰富更来自于作品本身所能承受的共通性,贝多芬的时代有很多作曲家,但为何只有贝多芬流传下来?巴哈在他的时代并不受欢迎,三百年后,却深深打动了你,你会惊讶,同一个乐谱,竟可以引发这么多不同的想法,而这丰富深邃,更让你乐在其中。

用直觉的方式去聆听

焦元溥说,欣赏古典音乐是一种很自然的喜欢,不用盲从一定要跟随,假设你听了半天,还是不喜欢,那就算了,世上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追求,电影、绘画、舞蹈、戏剧、文学等,一定有你喜欢的艺术形式。

「聆听的时候,用直觉的方式去听」,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聆听观点,以建筑来比喻,一般人只看到外观,如果是室内设计师,看到的是空间分布、细部建材、动线规划,如果是建筑师,观察的角度可能是受力平衡、管线设计、重量分配等,同样一件物品,你拥有的知识越多,越能感受其中的不同。

事实上,你没有这些建筑知识,仍然可以欣赏建筑,你不会做菜,也不会妨碍你吃这一道菜,同样的,不熟悉古典音乐的背景知识,你还是可以好好地享受音乐,并沉浸在其中。

聆听一首曲子没有感动没关系,可能是这首曲子跟你不投缘,或演奏的方式和你不对味。评论有其客观依据,欣赏却是很主观的,到美术馆看画展,评审一致认为大厅这一张最优美,但我就是喜欢角落这一张,有何不可?

比较有趣的是,一首歌曲为何能打动人,到现在仍是个谜,幸好它是一个谜,如果不是一个谜,AI就可以破解,写出动人的歌曲。琶音没什么了不起,在莫札特的手中,就变得非常的好听。贝多芬只用六个音,写出全世界传唱的欢乐颂,这是一个没有难度的乐谱,但就是因为没有难度,才能证明贝多芬的厉害。

演奏者的挑战 跟当代观众沟通

四百年前的《哈姆雷特》,有一个导演把它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情境下演出,激起很大的共鸣,「同样一个剧本,我如何放在我的时代跟我的观众沟通?」时至今日,很少人会直接看乐谱,心中就响起音乐,必须透过演奏者跟听众交流,一首曲子的呈现,演奏者诠释的功夫就变得非常重要。

对于演奏者来说,一个作曲家是一个语汇,贝多芬是一个语汇,萧邦是一个语汇,柴可夫斯基也是一个语汇,活在二十一世纪,如何掌握这些语汇,演奏给二十一世纪的人听,这是演奏者的一个挑战。

譬如说,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表现出悲愤的情感,演奏者如何把自己的悲愤,透过贝多芬的语言说给观众听,「情感是共通的」,贝多芬的乐曲可以跟当时代的人们交流,在二百年后的今天,还是可以跟这时代的人们交流。

然而,一首曲子经过二百多年的诠释,可能有很多的边界被打破,但还是有一个范围在,小部分的破坏,可能很有趣,大程度的破坏,夸张到不像贝多芬,大家听不懂,就是一个失败的演奏,至于破坏到什么程度才好,要看演奏者拿捏功力,巧妙各自不同。

双重调性 表现音乐的戏剧性

文学家借由文字写下诗词篇章,作曲家则善用音符和节奏写出动人的曲子,大家熟悉的音阶「Do-Re-Mi-Fa-Sol-La-Si-Do」改一点节奏,就变成脍炙人口的圣诞歌曲传唱至今。C大调Do-Mi-So再简单不过了,莫札特随手拈来,谱出《长笛与竖琴协奏曲》的优美乐章,如果这些元素交到你手中,你能够写出像莫札特一样,全世界为之疯狂的曲子吗?

焦元溥很喜欢拉威尔的作品,以《小提琴-钢琴奏鸣曲第二章》为例,拉威尔用美国蓝调风格作曲,实验双重调性,他看到乐谱很惊讶,钢琴和小提琴竟然在不同调上,钢琴节奏错落参差,蓝调在旋律中扭来扭去,一开始很有趣,走到最后撞击很大。好像一个男人有两个情人,旋律代表这男人,情人A在这个调、情人B在这个调,最后东窗事发,三个人激烈的争吵,心碎落一地。

拉威尔用双重调性,表现音乐的戏剧性,利用声音的色彩作变化,让节奏有推进力,别人来写可能很无聊,拉威尔来写就变成世界名曲,焦元溥强调,这是他的分析、他的感受,其他的听者可能有不同的诠释,这就是古典音乐丰富奥妙的地方。

从单纯的喜欢开始

当记者问到,对于想要进入古典音乐充实心灵的朋友,有什么建议?焦元溥一反常态说,先把「充实心灵」的字眼拿掉,觉得好玩、喜欢就好,不需要充实心灵,从单纯的喜欢开始,就好像爱上一个人,在不知道背景,也无所求的情况下,这爱是最纯粹的。

「喜欢」本身就是美好,有些人喜欢听贝多芬的《田园》,有些人喜欢韦瓦第的《四季》,或是巴哈的《第三号布兰登堡协奏曲》,人终其一生要找到喜欢的事物,真的很不容易,很恭喜你们能「相遇」,先珍惜这缘分,再往下找找,说不定你也喜欢德佛扎克的《圣母悼歌》,或是《荣耀颂》等宗教音乐。

敞开心怀 与心之所乐「相遇」

就算你只喜欢韦瓦第的《四季》,那也很好,市面上《四季》版本有上百种,小提琴版、鼓乐版、长笛版、手工琴版等等,等待你去发掘,茫茫乐海,「相遇」就是一个奇迹,没有背景知识又何妨,很高兴你找到你的快乐。

聆听的时候,用很单纯的心去听,不要想说我要听出什么人生哲理,作曲家在作曲时,可能都没想那么多,硬要在其中挑出东西,十之八九会失望。

焦元溥访问过很多钢琴家,据钢琴家转述,每每都以为作曲家会说出什么想法、故事内涵,其实不然,作曲家是很实际的,「这边弹大声一点,那边踏板少一点」,表达得越清楚,听众越能感受曲子如何进行,这样就够了,至于听众要怎么想,是听众的事情。因此,敞开心怀、单纯地聆听,说不定你会听出自己独特的味道。

本文作者:蔡武穆

(本文摘自《理财周刊1177期》)

《理财周刊117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