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精选》鼓王黄瑞丰 在音乐浪潮中摇摆一甲子

黄瑞丰从17岁入行至今,跨足流行、爵士、融合、跨界音乐,甚至演歌等各类曲风,始终摇摆在音乐的浪头,为听众带来撼动心灵的飨宴。(图片提供/高雄流行音乐中心)

舞台上吹来阵阵飒爽海风,夕阳、港湾与演出灯光相互辉映,台湾鼓王黄瑞丰带领「黄瑞丰爵士乐团」在4月的高雄「吹海风音乐节」登场,流畅节奏和时而奔放出彩的击鼓,将场下气氛抡动到最高点,欢呼声不绝于耳。

「我经常会回高雄演出,但这是第一次离海那么近,名符其实的『吹海风』,感觉特别痛快。」黄瑞丰笑说。出生于高雄的黄瑞丰,17岁入行后周游于各地舞台,一双鼓棒闯荡音乐界超过50年,录制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包含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以及叶启田的「爱拚才会赢」,也是台中爵士音乐节从第一届至今的演出嘉宾与国家音乐厅的常客。灵活驾驭各种曲风的黄瑞丰,就像是跑海的水手,哪里需要节奏就到哪里演出,优游于世代更迭的音乐浪潮中。

今年在高雄流行音乐中心音浪堤岸举办的「吹海风音乐节」邀请黄瑞丰登台演出,湾区的海风、夕阳与音乐融合,让台下听众听得如痴如醉。(图片提供/高雄流行音乐中心)

舞台上的黄瑞丰以挥洒自如的鼓击声沁入人心,私底下则是温暖友善、让人如沐春风的大前辈,他娓娓道来自己的进击鼓手之路:「我的成长过程和现在的乐手不一样,我们每天都要上班演奏,都是实战经验。」当时的舞厅和夜总会仰赖现场演奏,像黄瑞丰这样的乐队班底,每天、每个月到每一季,都要配合不同风格的海外乐手和曲风,造就出他任何节奏都能信手捻来的内功。黄瑞丰用跆拳道比拟秀场经验,透过跟不同乐手切磋累积经验值,每一场过招都成为他的音乐功底。「鼓没学多久,我就去澎湖当时的五星级海宫饭店夜总会,帮来自各国的表演团体同台伴奏。」他回忆道:「记得有一对外国的溜冰舞者,溜到兴起竟然跳到圆桌上,舞者即兴演出音乐也要照着跑,我的鼓也得照着打,既要配合动作轮鼓打节拍,还要穿插炒气氛的高潮节奏,当时我才十几岁,每天打得手酸又找不到人救火,只能逼自己撑下去。」以一抵多,仿佛电影《叶问》场景真实重现,黄瑞丰在环境压力下功力突飞猛进,渐渐在台湾鼓界打出名号。

靠着一双鼓棒,从俱乐部、夜总会打进国家音乐厅,黄瑞丰是台湾爵士鼓界的第一人,并获得第31届金曲奖的特别贡献奖。(图片提供/黄瑞丰、麦丁文化)

在经济起飞的60年代,流行音乐伴随着唱片走入台湾人生活,华语歌坛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包括邓丽君、余天、齐秦、江蕙到蔡琴,背景节奏都是由黄瑞丰录制。当时黄瑞丰在台视大乐队,学习与体验不同曲风,练就手到擒来的打鼓神技,像是邓丽君的「小城故事」、余天的演歌精选,以及后来走红的刘文正、高凌风、齐秦等,抒情、舞曲、摇滚……包罗万象的曲风,黄瑞丰全部信手捻来,让录音室争相指名:一定要黄老师节奏才打得对。「当时出专辑很频繁,我曾经一天连续在录音室录3张专辑,几乎80年代所有民歌都是我打的,也曾参与电影配乐如《汪洋中的一条船》的录制。」他笑说。黄瑞丰保守估算自己录制的歌曲将近8万首,台湾鼓王也是名符其实的录音室一哥。

黄瑞丰参与无数专辑录制,见证了台湾从民歌到流行音乐的黄金年代,录制歌曲将近8万首。(图片提供/黄瑞丰、麦丁文化)

黄瑞丰的鼓「打很宽」,他曾经与印度、拉丁、国乐等民族音乐同台演出,和嘻哈歌手跨界联演,「鼓手和演奏者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乐手有固定旋律,而鼓手必须在演出当下看现场气氛决定爆点,让人感觉到奇迹。」他说:「彩排的时候我都在观察,透过细微观察决定鼓的节奏和高潮,这些都是实战经验累积来的,只可以意会不可言传。」

出身高雄的黄瑞丰很早就北漂四处演出,不过每次回到家乡,还是会到苓雅市场的鲈鱼面线等小吃打牙祭。(摄影/Carter)

包含由卫武营举办的音乐会《葡萄园里的Bossa Nova》,以及第一届吹海风音乐节,黄瑞丰在高雄留下无数传说级的精采演出,而作为道地高雄人,百忙之中回到高雄,他总是会到汉神百货旁的阳春面店大啖家乡小食,或在苓雅市场的秋霞鲈鱼吃碗面线回忆家乡味,偶尔也喜欢到爱河逛逛,感受熟悉高雄风。

从懵懵懂懂爱玩音乐的小伙子,50多年来成长为鼓界一代宗师,问他如何保持热忱,黄瑞丰笑道:「我的原动力就是兴趣,我觉得打鼓很开心,一点也不累。」有人称他为爵士鼓界的职人,黄瑞丰的匠人魂在近一甲子的岁月里已经深植体内。「音乐是我、我是音乐。靠鼓过了大半辈子,肯定是最爱的才会跟这么久,鼓最需要我,也是帮助我最多的。」他说。

对音乐的热爱,让黄瑞丰随时充满动力和热忱,他也透露目前正在准备新专辑录制,将以跨界为主题,探索爵士鼓的更多可能性。摆荡在音乐的浪潮,黄瑞丰不想急着靠岸,而是尽情摇摆,鼓击出震撼心灵的生命节奏。

本文作者:李瑰娴

《高雄画刊》2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