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精选》去想下一步的下一步

过去人们对于台湾物流仓储产业的印象:铁皮屋、低科技,他全部颠覆。永联仓库的建筑像简洁优雅的博物馆,仓库内部则像是科技电影场景,一百多台AGV搬运机器人来回穿梭,自己到工作站前排队,让拣货人员依照电脑指令将商品放到格子里,完成订单。靠着智慧化与自动化,电商专仓一天最高可以处理两万张订单。(图/ EMBA提供)

颠覆许多人对于物流仓储产业,铁皮屋、大量人力的印象, 永联的仓库,外部像优雅简洁的博物馆,内部却又像科技电影的场景一样先进而智慧。

张建泰如何打造台湾最大的智慧物流园区,翻转整个物流仓储产业?

平头、黑色短T恤,对于访问者问的问题,永联物流开发执行长张建泰常常是先睁大眼睛挑战你:「你说我们是先行者,但其实国外老早就有了。」「我们发展很快?但也有另外一群人说我们太慢。」

也许是因为十岁起就在国外生活,长期以来张建泰习惯质疑现状,反问为什么。因此二○一四年,当他跨入物流开发产业时,他的商业模式、硬体建设和软体能力,都对整个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过去人们对于台湾物流仓储产业的印象:铁皮屋、低科技,他全部颠覆。永联仓库的建筑像简洁优雅的博物馆,仓库内部则像是科技电影场景,一百多台AGV搬运机器人来回穿梭,自己到工作站前排队,让拣货人员依照电脑指令将商品放到格子里,完成订单。靠着智慧化与自动化,电商专仓一天最高可以处理两万张订单。

张建泰于一九九九年加入父亲创立的公司三星营造,二○○二年担任总经理。几年后他到史丹佛、哈佛念了两个硕士,回国后,看着家里在瑞芳一块可以开发的土地,他决定投入物流地产开发。

「台湾是个科技岛,有台积电、有科学园区,仓储为什么比泰国还烂,很多都是违章的铁皮屋?」他问。

获得国泰人寿投资三百亿元,张建泰兴建了台湾最大的物流园区。目前永联在全台共有六座物流园区,占地约十七万坪,包含十四栋仓库,客户从H&M、迪卡侬、雅诗兰黛等国际企业,到宝雅等本土大型零售业者。

「想变得很厉害,那你要去跟谁学?我去向苹果学打造品牌,去向捷步(Zappos)学建立文化。」这个产业级的转型接下来还要加速起飞,他已经逐步进军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

张建泰最近接受本刊专访,以下是专访内容摘要:起初大家不能想像你要做什么,你为什么有那个勇气?你怎么沟通理念?

□自己是营建背景,在营建业做了八年后,去史丹佛和哈佛念书,回来后对土地有一些想法,后来就跟国泰一起创了这家公司,做物流地产。

但你说我们是一个先行者,我觉得No。在国外老早就有人大规模的在做物流地产,只是在台湾没有。台湾的跨国企业在国外就是享受正统等级的仓储,但台湾把它做成中小企业铁皮屋,都是个体户在盖的。这就是我看到的一个断链(disconnect)。

所以这不是我创造出来,这就类似第一个汉堡在台湾怎么呈现,你有没有挑战,有,因为这一群人不知道你在做什么。我从国外了解到,物流地产不是个体户可以玩的,在全世界都是大的开发商在做的,根本不是建商,建商是盖住宅买卖而已。物流地产是好几千亿元,后面的金主是大型基金,像加州退休投资基金或寿险资金。

九年前,我们在瑞芳做第一个物流园区时,大家觉得我疯了,仓库为什么要花三百亿台币。你去看,要好几千家7-11才会形成连锁便利店,所以物流地产真的是要有一定的量。

很多台湾的仓库都是违建的铁皮屋,为什么?工业用地有两个用途,一个是做工厂,另外一个是做仓储。四、五十年来台湾制造业太强,需求太多,每个合法工业用地一定拿去做工厂登记,工厂旁边再违建一个小仓库。

驱动物流的是什么?有零售的交易才会有物流。台湾有两千三百万人,每天用的卫生纸、洗发精、牙刷,放在哪里?仓库在哪里?你的名牌包放在哪里?所以你说这个商机有多大?

合法仓库可不可以更好更便宜?你说,这怎么可能比乱七八糟的仓库更有竞争力?Why not?去研究一下,尝试去打破。很多人是用捷径、偷工减料去降低成本,可是我用规模、专业去降低成本,把它做得更有竞争力,我会比他们更站得住。

也刚好我是营建背景,我之前是盖美术馆、医院、学校的。我知道怎么去做价值工程,把它做合理化,把它盖得更好。规划设计好还没盖之前,我就差不多知道成本,很多东西我都算过。更好更贵,不代表会赢,但更好更便宜,就一定赢。很多人从他的角度在想我做的事情,会觉得我很大胆,可是他不知道我做了多少功课。我把机率都算过了,我把我可以想到的问题都想过。

你们快速扩张到海外,是透过什么方法?会不会担心模式被复制?

□有很多人说我们快,但也有另外一群人说我们太慢。从全世界新创的角度来看,我为什么还不到独角兽?为什么还没上市?九年了为什么不行?所以我觉得这是比较来的。事实上,疫情这两年半阻止了我们,不然我们已经在马来西亚盖完两栋仓库。

跟世界级的新创来比,我是太慢。在台湾,某种程度,我们已经站稳了一定的脚步,可是我们在海外才刚开始。很多的商机假如拖太久,很多人会复制,找更多的资源来取代你。我们现在要快一点,到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我们要一次推三个国家。

但在台湾,你看便利店很厉害,你会去开吗?我们做了九年,你要的客户都在我手上。我后面有国泰,你有你的钱,那新的客户就大家来打吧!

我们二○一七年就开始碰自动化、机器人。我们在推的不再是仓库,是智慧仓。在台湾我们投了两百三十八亿台币做了这些东西。这里面跨的产业领域,不是你有土地盖仓库就可以做的。没有人像我们这样,整合这么复杂的东西。我们这是一个产业等级的转型。

去想产业的演变

一个仓库盖下去要维持四十年到五十年。过去四十几年仓库都是四面墙、一个屋顶、十三米高,为什么都盖十米到十三米高?因为要符合堆高机的高度。可是那是人为的角度。工业四‧○、物流四‧○的高度是什么?现在还没有发生,那五年、十年后发生,我的仓库盖下去后要怎么办?

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我们二○一七年派人去大陆、日本,去看未来应该要有什么样的设备。后来发现有机器可以运作到四十米高,所以我们现在盖的仓库都四十米,这样效率会提高二二%。

原来怎么用,不代表以后就要这样。因为我的时间是三、四十年的长度。我们会预先思考,去想这个产业的演变,大部分人在想下一步,我们已经在想下一步的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

在教育训练上,你会亲自教员工设计思考,为什么?

原来物流这个产业缺乏资源,但九年前,我们把机构投资人的大钱带进来,钱进来了,人才才会进来。我认为,人才是,你不会没关系,你要有办法学,就像设计思考的概念,要做中学。

我们公司九成都不是物流产业的人,像我自己就不是,可是不代表我不能奉献给这个产业,所以我把厉害的、不一样产业的人抓进来。他们的共同特质是不安于现状,觉得原来的产业已经太无聊了。像我们的财务长是从投资银行出来;IT是之前金控的IT主管。

在史丹佛,我们的做法就是设计思考,但我跟台湾的同事沟通时,没有一个共同语言,所以我自己要教他们,让这一套变成一个大家互动的点。

你认为推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最困难的是什么?

人。在矽谷,大家觉得每个人都可以改变世界;在这边,大家觉得我怎么可能改变世界?所以他会想:「真的假的?」甚至不一定会相信你。可是人就是要相信才会投入,所以我就开始变成很像传教士。你要不要相信,要相信就跟我。新创公司就是为了一个更高的目的,用信念跟文化来凝聚大家。

但现在我觉得反而相反了。之前是怀疑我,是我跟你讲清楚的逻辑,你还不一定相信;现在是我讲什么,大家听不懂但还是相信我,可是我不要他们这样子。我不会完全正确,我要你来PK。我不要你为了反驳而反驳,也不要你无缘无故地相信我。

另外,现在最怕的是越学越快,团队会跟不上,差太远连不上我就需要插人进来,可是这样组织架构就要变了。我觉得这是growing pain(成长痛)。什么时候放弃青梅竹马?国中同学跟社会的朋友是不一样的,要认清这个事情,可是人就有情感要怎么去处理?现在很多的阻碍来自放不下的情感。

你觉得自己有什么个人习惯或特质,帮助你走过这个创业之路?

我不知道这个对不对,我都跟团员讲,我enjoy(享受)过程。在每个过程,遇到各种机会跟状况,我就尽量享受跟发挥。就像爬山,很多人方向设在山顶,可是我没有把目标设山顶,我的目标是要好好地爬山。过程中当然是会有痛苦,有泪,可是可以欣赏风景、花、休息一下,都是你自己的选择。我不会抱怨今天山上下雨,就是想办法去生存嘛。努力爬山的过程中,常常会让你爬到比你原来看到的山顶,更远的地方。

享受上上下下的过程

我小时候去美国完全不会英文。把学校的东西带回家里翻成中文,把内容学好再翻成英文,再背起来,做了三次转换。每一天,你要比人家努力三倍。我个子不高,但我发现在美国运动对男生很重要,我就每天练球变成篮球校队。所以我说我是一只牛,我愿意做很多努力。但I enjoy it(我享受过程),练东西对我来讲是一种成就。

我读了四个硕士,对我来讲就是在过程中,你看到,要不要去这边,就去了,然后走出另外一条路。就像贾伯斯讲的,你不知道你要去哪里,直到你回头看过去。很多人都往后看,把它编成一个逻辑,可是走的时候是没有逻辑的,我根本就没有要去哪里。

从你生到死的时间轴所经历的东西,那对我来讲是人生。当作一个电影来看的话,你每天吃太好的东西你会吐,每天吃糟糕的东西也不好。就是要上上下下,这个故事才会精彩,上上下下但逐渐往上走,才是厉害。

本文作者: EMBA杂志编辑部

(本文摘自《EMBA 世界经理文摘441期》)

《EMBA 世界经理文摘4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