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精选》通膨、升息、俄乌战争、中美角力局势混沌 2023全球新霸主从缺?
挥别2022总经通膨年,迎来2023的混沌新变局,你准备好了吗?(图/ 远见提供)
回顾2022年,在全球政经骤变,台湾经历了「冰」与「火」交融的试炼。这年被称为「总经年」,在通膨、升息、俄乌战争、中美角力四大威胁下,踉跄前行。
迎来的2023年,依旧是「总经盘」,由「高物价」「中通膨」「低成长」组成主旋律。
通膨、衰退双风暴,2023谁能通过试炼?
首先,美国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经济规模约占全球1╱4,其经济变化及政策动向,皆产生庞大的外溢效应。
为抑制失控的高通膨,美国联准会在短短一年内铁心放「鹰」,共分五阶段,升息17码,把原本趋近于零的基准利率,拉擡至4.25∼4.50%区间,来到15年的最高水位。
外界密切关注,美国在通膨巨兽与鹰派央行缠斗不休下,一旦失业率大幅上升、消费动能锐减,很可能陷入停滞性通膨(Stagflation)。若美国经济硬着陆、陷入衰退,对全球经济无疑又是一记重击。
场景转至欧洲及中国。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各国对俄国祭出经济制裁,连带影响八成能源依赖俄国的欧盟国家,引发能源危机。2022跨2023冬天,很可能是欧洲最冷的一季,也势必冲击欧元区经济。
美国不惜鹰派升息抗通膨,将在2023正式验收成果,据调查民众最担心经济衰退。(图/ 远见提供)
再看亚洲。原本坚持清零政策的中国,在2022年底解封、准备迎接经济复苏,旋即面对疫情大爆发的挑战,加上美国在贸易、科技、生技等多个面向强力施压,中国前景蒙上阴霾。
拉回台湾,由于俄乌战争、台美利差扩大、原物料价格上扬、美元强升等因素,产生输入性通膨,食材、蛋价节节高升,在实质薪资涨幅偏低下,民众生活压力也有感递增。
为维持物价稳定,2022年一整年,央行共升息四次,并搭配调升存款准备率。央行总裁杨金龙解释,此举是为兼顾国内产业和经济发展,而必须做出的决定。2023年2月,杨金龙第一任期将届满,接续第二任期后,杨金龙是否延续紧缩货币政策,坚持打房,凡此种种,都将牵动台湾的产经发展。
《经济学人》将「经济衰退」列为2023十大关键趋势,这个关键字近期更盘踞Google搜寻榜热搜,来到18年新高。在充斥黑天鹅、灰犀牛的风险世代中,企业与个人如何突围致胜?在这样的乱世中,似乎找不到新霸主。
《远见》调查近400家企业,逾半数看坏景气
首先,拆解2023年的全球产经走势。2022年底,《远见》向国内上市柜企业及各产业具代表性公司发出问卷,有效回卷达394份。
其中,超过五成八企业看法悲观,认为2023年GDP成长会变差,相较其他产业,金融业看法最悲观(79.8%)。而约三成认为会好转的企业中,则以服务业和医疗生技业最乐观。
2023投资趋势大调查。(图/廖君雅整理)
至于认为「GDP会变差」的企业,则以担忧消费需求疲软、库存去化不易(65.9%)、担忧高通膨引发全球经济衰退(50.2%)、全球地缘政治战事风险加剧(43.2%)为三大看坏主因。
2023投资趋势大调查。(图/廖君雅整理)
此外,企业担心的「全球投资风险」,前三大包括两岸情势持续升温(48%)、美国通膨无明显缓解,引发全球经济「硬着陆」(47.7%)、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41.1%)。其中,传统制造业最在意「原物料价格的波动」,金融业则担忧「各大国为救通膨而倾向升息」。
2023投资趋势大调查。(图/廖君雅整理)
只是,一旦真正进入衰退,对企业将带来哪些影响?大部分行业担心消费不振、库存难去化(74.9%),导致减薪、裁员或放无薪假(40.4%),跨国投资或并购等扩张活动也会搁置等(38.3%)。
2023投资趋势大调查。(图/廖君雅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有企业指出,当维持成长动能的挑战加剧,产业内恐有恶性割喉竞争的风险。
整体而言,有鉴于2023年全球经济成长可能大幅放缓,市场注意力将从升息转向经济成长,尤其会关注美国经济衰退导致的风险。
经济进入长新冠修复期,旧均衡走向新常态
如今,全球及台湾均面临经济上的「长新冠修复期」,国内外各大主要智库及金融机构预测,台湾经济成长率确实不容乐观,持续呈现下行,2022力拚「保3」,2023年则落在2.5∼3%间。
中经院指出,虽然供应链瓶颈已有改善,但伴随全球成长陷入衰退阴霾,各主要国家╱地区皆面临罢工、薪资调涨、裁员的压力。
元大宝华综合经济研究院则剖析,当前的全球去库存,仅在消耗疫情期间重复下单的产能,而非需求急冻。预料本波制造业库存调整之后,对经济成长的冲击将相对和缓。
2023全球GDP预测。(图/廖君雅整理)
值得一提的是,后疫情时代全球加速数位转型、供应链重组,皆有助于产业长远发展。再者,随着疫情消退,市场需求与供应链秩序逐步恢复,产能与物流亦逐渐恢复常态。
台湾也进入与疫情共存的阶段,恢复社交聚会活动之后,从近来饭店餐厅、班机爆满,均可见观光餐饮业强力复苏的消费力道。在出口因需求降温时,内需服务业相对挑大梁。
然而,晶华国际酒店集团董事长潘思亮日前坦言,因为缺工,已推掉千桌尾牙生意。因此,他呼吁,「缺工」已成「国安问题」,各行各业展开抢人大作战,也凸显产业竞争力不均难题。
此外,台湾夹在中美角力间,仍陷于地缘政治考验,种种挑战中,不可错过以下值得关注的三大趋势,险中求胜。
国家竞争〉印度有能力挑战中国?
印度,挟着人口、市场、地缘政治的条件,挑战原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
首先,是中美贸易关系引发的转移生产效应,让印度开始被关注。
和硕董事长童子贤曾坦言,体认到中国大陆官方清零意志坚决,有些客户已催促台商必须加速到新兴市场布局,以分散风险,其中,印度便是首选区域。
其次,是人口红利。全球人口已正式在2022年突破80亿人,联合国数据显示,2023年4月印度将超车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
第三,是生产成本。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和中国并未加入美欧制裁行列,而俄罗斯提供的「折扣优惠价」,则推升印度成为其最大石油出口国。
至于中国,房地产是带动GDP成长的火车头,但在2022年的前11月,销量惨淡,年衰退42%。于是,「振兴房市」成了中国当局重要政策目标。
经研机构预料,中国可能会持续推动货币宽松政策,印度则在强劲的国内经济支持下,可望维持政策灵活弹性。国泰投顾表示,印度过去十年经济增速落后于中国,但未来十年,印度很可能超越,因其正进入一个新的成长时代,受惠于数位化转型、政策持续利多、内需强劲等,可望有出色的表现。
印度是2023年G20轮值主席国,总理莫迪宣示,印度将在人类因争夺资源而冲突不断之际,为世界带来希望,当刚解封的中国,仍在调整疲软体质之余,印度正趁势崛起,取得更多话语权与影响力,增添柴火,后势可期。
半导体赛局〉得台积电者得天下?
近年,中美贸易战蔓延为科技战、晶片战,也随之在全球掀起半导体争夺战,而「得台积电者得天下」,也成了众所瞩目的焦点。
回顾2022年12月初,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移机典礼,美国总统拜登不但亲自到场,之后还投书媒体,将台积电凤凰城新厂成果做为重要政绩。
只是,台湾业界深怕台积电赴美会成为「美积电」,更怕台积电的跨国布局策略,将引发高阶人才出走、掏空台湾半导体利基。
这项担心,其来有自。毕竟,美、日、中等大国正倾国家之力,补贴强攻尖端半导体制造,而且都力邀台积电到自家设厂。
因此,近年,台积电除了赴美设厂,也去了日本,与SONY合作的熊本新厂,正如火如荼地赶工兴建中。外媒指出,背后正是日本政府的强力促成。日前,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特地前去巡视,期待台积电襄助日本,重振半导体供应链的意味浓厚。
台积电在中美地缘政治角力下,顺应美国政府邀请赴美设厂。左起为台积电总裁魏哲家、美国总统拜登、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图/ 远见提供)
从国际半导体大厂的投资动作来看,除美国和日本直接找上台积电,韩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也鼎力支持半导体,并对外资提供政策性的补助奖励。
半导体争夺战,俨然已成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而对于各国想自建供应链「去台化」,或指台积电赴美会掏空台湾半导体产业等说法,台积电总裁魏哲家已霸气回应:「门都没有!」
未来五年,台湾矽盾的竞争力,在世界上仍一枝独秀。根据经济部统计,目前,半导体设备直接外销比重近五成,台湾仍是全球最重要的晶片生产基地。2021年,半导体设备产值正式突破千亿元、达1186亿元,续创新高。这种供应链在地化的群聚效应,势将持续吸引国际大厂来台投资。
然而,如何留住台积电这座护国神山,进而培养更多半导体人才,仍是台湾做大矽岛竞争力的一大挑战。
产业契机〉布局再生能源、加码太空预算
步入新常轨的2023,也将有新产业,包括太空经济、氢能发电等趋势领域,都正在台湾开启「元年」契机。
首先,是太空。美中双雄在军事和战略竞争上,均把太空做为新竞争场域。除了美中两国,法国、日本、南韩及台湾,也积极加码太空科研预算。连带的,国安题材的太空卫星等先进科技,亦是部署重点。
2023年1月,国家太空中心正式改制为行政法人,并招兵买马、扩大征才,预计到2025年,太空中心整体组织规模将达约600人。
国科会也将投入55.3亿元预算,发展遥测卫星、低轨通讯卫星,开发前瞻太空技术等。太空三期计划也会配合国际情势滚动调整,几所大学系所申请新设太空工程系统研究所,也预计在今年招生。
此外,号称「终极洁净能源」的氢能,正成为引领全球迈向净零的能源领头羊。
目前已有31个国家与地区发表氢能战略蓝图,美、德、法、英、日、韩等16国,更已制定国家氢能发展计划,粗估投资金额已超过5000亿美元。
不管是中美争相探索人类尚未完全征服的无垠宇宙,还是世界各国因气候变迁议题,而唤起的洁净能源意识,都将是引领未来趋势的关键议题。
2023年,洞悉、掌握这些未来趋势的国家、产业、市场,或许就有机会胜出,只是,局势如此混沌,赢家势必继续从缺。
【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2022/11/21∼2022/12/9
调查对象:国内上市柜及具代表性产业
调查方法:网路问卷,发送连结予业者邀约回复
有效样本:共回收415份,经资料清整、排除重复填答之企业,合计共回收394份
本文作者:廖君雅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1月号439期》)
《远见杂志1月号4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