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的是车 抓住的是百年未遇之良机

汽车将成为继手机之后的第二大移动智能终端设备——这一预测已经持续数年之久,且信者愈众,参与者愈多。

最近明确表示进入智能电动汽车制造领域科技公司百度。1月11日,百度宣布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吉利控股集团成为百度造车战略合作伙伴。

远在大洋彼岸苹果公司也沉不住气了。据海外媒体报道,苹果正在与现代汽车围绕合作打造自动驾驶汽车的项目进行早期磋商双方初步协议有望在今年3月达成,计划在2024年生产10万辆左右的汽车。此外,现代与苹果还计划在2022年发布“苹果汽车”的测试版车型。

一时之间,为什么此前持观望态度或者只是在汽车软件领域有限度参与的IT巨头们明确要造车?在笔者看来,原因有三点。

一是汽车产业已经临近从“功能车”向“智能车”转化的边界点,正如当年苹果的“智能机”取代诺基亚的“功能机”一样。特别是当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凭借快速增长产品销量以及市场的优异表现成为新的全球首富后,没有人再怀疑一个新的汽车时代渐行渐近。任何IT公司巨头,都不会坐视百年未遇之良机白白溜走。

二是科技企业自信已经在智能软件领域具备了造车的基础。比如百度就明确表示,其组建的造车公司将着眼于智能汽车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产业链,传承百度的人工智能互联网科技基因,利用Apollo的自动驾驶能力,发挥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积累8年的经验优势,重塑智能汽车产品形态。同样,苹果早在2013年就宣布了iOS in the Car计划,开始向汽车领域进军;2016年,其造车项目“泰坦”(Titan)被媒体披露。虽然“泰坦”项目后期淡出人们视野,但苹果在汽车研发方面并未止步。据不完全统计,苹果从2017年至今已经申请了近百项汽车专利,涵盖自动驾驶、电动汽车、车内软件、车身、安全保障等方方面面

三是传统汽车企业也放下戒心,愿意为科技公司提供造车所需要的硬件部分。过去,整车企业在汽车产业链中具备独一无二的话语权,是绝对的核心。然而在“智能车”时代,传统整车企业意识到,闭门造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必须对外开放了,既要让别人为自己服务,也要能为别人服务。比如吉利就将为百度提供吉利最新研发的全球领先纯电动架构——浩瀚SEA智能进化体验架构。这意味着科技企业可以实现自主造车,掌握造车的主导权

显然,百度、苹果等科技公司已经具备了全面进军整车制造的条件。那么,当这些科技公司成为造车新军之后,对汽车产业会产生哪些影响?笔者认为,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汽车产业链将被重塑,未来汽车产业或将开启大规模代工模式。百度作为科技公司,其基因大概率决定了不会自建工厂造车,而吉利等汽车企业也未必再抱着生产制造环节不放,一些下游的工作可能会交给第三方专业的代工企业来负责。日前,吉利控股与富士康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汽车整车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汽车生态系统和电动车全产业链全流程等。如果百度、吉利和富士康,能够打造更加高效的、专业分工的汽车生产模式,势必会成为新的造车模式。

其二,智能汽车、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发展将大大提速。科技公司在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有比较深厚的积累,而一旦掌握了智能汽车,意味着三者将有可能进一步打通。依靠智能的汽车才能更好地打造智能的交通,而只有拥有智能的交通才能建立智慧的城市。

其三,汽车产业的集中度将会大幅度提升。整车企业在中国数量之多,不符合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律,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一旦科技公司入局,情况或许会发生变化,这是由于那些弱势造车企业很难在“智能车”时代参与这个游戏,因为他们找不到可以一起合作共赢的科技企业。最终的大结局或许将是,少数科技公司和少数传统汽车企业在融合发展中确立自己在新的汽车生态圈中的位置,一个新的时代就这样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