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嗜酒、自律神经失调 顾宝明手抖脸僵:身体来报仇了
图/撷取自顾宝明脸书
68岁国宝级喜剧演员顾宝明,萤光幕前总是带给人们欢笑,演技精湛、说学逗唱的模样更是深植人心。但近年他被目击出席朋友聚会时,左手不时抖动、脸僵,也推掉不少戏剧演出,一度传出罹患巴金森氏症。但顾宝明随后澄清没有得巴金森氏症,也没有小中风,是因为自律神经失调导致手抖和脸部肌肉僵硬。
媒体报导,顾宝明去年(2017年)年底发现左手颤抖、脸部肌肉不协调,医生诊断是自律神经失调。除了舞台剧演出让他身心劳累压力大,他也坦言早年酒喝太多,还曾发生酒驾意外,即使戒烟酒至今已10多年,数年后身体还是出状况,「年纪大才知道年轻时没有好好保养,现在来报仇了。」还好透过规律作息及运动,现在已经恢复许多。
(现代人压力大、容易紧张焦虑,一旦自律神经失调,从头到脚都可能出现毛病。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自律神经是人体的全自动操控中心 压力大、作息不正常易失调
你是否也时常觉得心悸、失眠、全身无力,却找不出病因?又或者全身出现大小毛病,怀疑是自律神经失调惹的祸?
现代人压力大、容易紧张焦虑,「自律神经失调」可说是时代的文明病,但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一般精神科兼任医师汤华盛曾在《康健》的访问中表示,「自律神经失调不是一种病,它只是一个概念而已,」在医学上被称做精神官能症,临床上相当常见。
自律神经系统是人体的全自动操控中心,负责管束不需提醒、自动自发的生理运作,如心跳、血压、脉搏等,且会受到感情、情绪影响。主要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沿着脊髓神经像大树分支一样,分布到全身的内脏及血管。
三总家庭暨社区医学部主治医师吴立伟曾比喻,交感神经像油门,当人面临压力及紧急状态时,交感神经会兴奋起来,使肾上腺素分泌旺盛、心跳及呼吸加速,帮助身体应变;而副交感神经像刹车,适时放慢呼吸、心跳,让人休息、进食、保持体力、睡眠。两者时时刻刻处于变动状态、互有消长,以因应外界变化
联合心理咨商所心理师邱永林曾受访表示,正常情况下,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保持微妙的平衡,但是当长期压力过大、生活作息不正常,或者疾病造成神经受损,两大系统就会失去平衡,就是所谓的自律神经失调。
从头到脚 都可能出现症状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精神科主任刘宗宪指出,当自律神经失调,全身上下都可能出现各种毛病,这是因为身体从头到脚,都受到自律神经的控制和调整。以顾宝明出现的这些症状来说,确实可能因为情绪焦虑,脸部肌肉也跟着紧绷、不协调。
(图片来源:谢佳君整理)
酒精伤害脑细胞 戒酒多年仍可能出现症状
但刘宗宪表示,早年的酒瘾不太可能直接导致在戒酒多年后,才出现手抖或脸部僵硬的问题,通常戒酒期间才会有「酒精戒断症候群」的症状,如手抖、心慌、失眠、焦虑。不过医师仍强调,酒精对脑细胞的伤害不可不慎,或许年轻时没有症状,但年纪越来越大,达到某个程度就会开始出现神经学、脑部退化的症状。
刘宗宪比喻,假使一个人原本有100个脑细胞(实际上正常人有上千亿个脑细胞),随着年纪增长,脑部退化,若以一年减损一个脑细胞来看,正常情况下到60岁会剩下40个脑细胞(100-60=40),还堪应付身体的运作。
但如果以前大量饮酒,折损了20个脑细胞,或许年轻时脑细胞的数量还够应付身体所需,不会出现症状;但是同样到了60岁,和没有喝酒的人比起来就只剩20个脑细胞(100-60-20=20),恐怕已无法应付身体所需,这时就可能开始出现症状,包括记忆力衰退、运动能力减弱、甚至如巴金森氏症的症状。
(对付自律神经失调,最基本的解决方法,还是觉察自己的能力极限,适时纾解压力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纾压、放慢步调 恢复自律神经系统平衡
自律神经失调其实是一种警讯,提醒你压力、紧张已经超过身体所能负担。好在大多数的自律神经失调,可以透过改变生活方式获得缓解,毋须吃药看医生。但还是要注意,当紧张忧虑程度严重影响到工作、生活或是人际关系时,可能需要寻求精神科或神经内科医师帮助。
汤华盛表示,目前一般治疗方式,以安眠药、抗焦虑药及抗忧郁药物为主,通常需服药2个星期~一个月,情况好转便可以停药,「大部份的人都可以康复。」但最基本的解决方法,还是觉察自己的能力极限,适时纾解压力。
建议可以透过7件事,学着放慢步调,让自律神经倾斜的天秤恢复平衡:
1.腹式呼吸:慢慢、深深地吸气,让气往下走,直到腹部微微鼓起,然后慢慢吐气。可以启动副交感神经,让心跳和缓下来,人得以放松。
2.用食物保养神经的作用稳定:和情绪、压力有关的神经传导物质包括多巴胺、正肾上腺素、血清素,一些食物可以增加神经传导物质的浓度,维持神经的作用稳定,不妨适量摄取。
若要增加多巴胺、正肾上腺素的浓度,可以从家禽、海产、蛋、乳制品、大豆及新鲜蔬果中获得。含色胺酸的食物则包括︰碳水化合物、乳制品、豆类、坚果、香蕉、蛋等。此外,深海鱼及亚麻仁籽中的Omega-3脂肪酸,也可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
维生素B群、钙、镁、锌也是维持神经系统与情绪稳定的功臣。五谷类、燕麦、肉类、豆类、乳酪都含丰富的B群;绿色蔬菜、豆类、海藻、乳制品、小鱼干中含钙;镁可以从各式坚果、深绿色蔬菜中获得;海鲜、肉类则含锌。
3.规律运动:运动可以消耗让人紧绷的肾上腺素,脑内啡和血清素则会增加,让人放松、愉悦。健走是效果很好又安全的运动。
4.不熬夜:夜间本来是副交感神经发挥的时间,人自然想休息,硬是熬夜不睡、保持清醒,等于刺激交感神经继续运作,副交感神经无从发挥,久而久之不但自律神经失调,其他的健康红灯也一一亮起。
5.晒太阳、流汗:流汗也是由自律神经控制,但现代人长期依赖空调,身体调节体温的功能愈来愈弱,这也是自律神经失调的原因之一。
6.利用五感舒缓神经: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五感,都会影响自律神经,比如某人心跳的速度大约每分钟90~100下,若想放松,可听速度比心跳慢的音乐。
7.帮情绪泄洪:情绪过于高亢(紧张、不安、兴奋等)或过于低落(悲伤、沮丧、失望、郁闷等),都会阻碍交感与副交感神经正常运作,引发失调。应找到自己的纾压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