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街寓教于乐50年

芝麻街寓教于乐50年图╱美联社

《芝麻街》已经欢度50周年生日了!这个被誉为美国长寿儿童电视节目,迄今仍深受大小孩子喜欢。它之如此深受欢迎,其秘诀在于提供真正的教育娱乐,让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反成为一大乐趣。

■"Sesame Street"is that rare thing in a child's life: truely educational entertainment.

陪伴全美儿童成长长达半世纪的《芝麻街》(Sesame Street),是美国历来最成功与成本效率最高的学龄前儿童教育节目。由于叫好又叫座,它更突破时空与文化的限制,被配上70多种语言,在全球逾150个国家播放,传递「寓教于乐」的真谛

回溯到《芝麻街》1969年11月10日在美国首播后,当时曾引发好坏参半的极端反应。有人认为这个颠覆传统教育的电视节目,除了可教导儿童认字与简单算数外,还反映了各行各业民众的真实生活。

贴近生活教学易懂

不过也有学者批评,认为电视声光效果将引发儿童无法长期间凝聚注意力,对日后学习恐会造成不利影响。

50年过去了!虽然《芝麻街》内容历经多次改变,但对于它所制作方式讯息抱持怀疑的声音仍不见平息,不过这并不妨碍新生代父母迫不及待的向他们幼儿介绍「大鸟」与「饼干怪兽」等家喻户晓的布偶人物

目前担任《芝麻街》执行导播的雷曼(Ben Lehmann)开玩笑地说,自从该节目开播以来,每一季都充满了「实验性」。他指出每年他们都会参考相关教育研究、引进发展专家与探讨儿童需求,来强化他们的节目内容。他说:「我们永远都在重新塑造自己」。

事实上,《芝麻街》的由来,最早是默赛特(Lloyd Morrisett)和库妮(Joan Ganz Cooney)两位教育专家的突发奇想。库妮有一天看到小孩一边看着电视广告,一边跟着哼歌,她脑中突然浮现,也许可以善加利用电视媒体来教导儿童更重要的事物

这样的想法也开启了电视从原本单纯的娱乐工具,转化成为教育媒介革命性时代。

虽然在1970年代前,电视也曾有过儿童教育节目,不过多数场景都平凡无趣主持人穿着的戏服也相当愚蠢。相形之下,《芝麻街》的角色除了有各色人种,他们的谈话也多像正常人,并展现正常的工作。

当然另一个让它历久不衰秘密,就是该节目透过有趣的包装,传递了严肃的教育内容,此举在当时堪称是打破框架

布偶人物 打动小朋友

在以前教育与娱乐被外界视为是两条平行线。特别是在中世纪僧侣男孩教育方式就是刻苦耐劳,完全与娱乐沾不上边。这样的学习氛围,直到英国哲学洛克(John Locke)主张柏拉图的教育理念,认为学习对孩童应是充满玩乐与兼具娱乐后,才让「寓教于乐」的教育哲学成为一股主流。

不过在论及美国幼儿电视节目时,「玩乐与娱乐」的背后使命是要传达有教育性的内容。虽然在《芝麻街》后,美国也有出现类似儿童节目,但由于商业气氛过重,最后沦为销售玩具与产品的平台,因此寿命并不长。

《芝麻街》过去拥有美国公共电视(PBS)资金协助,让它无后顾之忧,能全力打造具有高品质的儿童节目。但刚走过半世纪的《芝麻街》,由于从PBS获得的资金愈来愈少,在被迫向五斗米折腰下,日前宣布将与HBO合作,让后者订户能早一步看到节目内容。

这项决定也引发不少争议,认为这项交易将违背当初该节目矢言要让所有儿童、不论是何者经济背景,都能同步收看的初衷。《芝麻街》工作室对此也表示无奈,它解释如果想要让这个高品质的儿童节目能够继续生存,商业化与进行授权将是势必在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