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面人公仔艺师陈义进 寓教于乐

陈义进持续传授捏面人传统技艺,捏出新意不藏私。(摄影/曾信耀

拿起手中糯米团压成一片叶子,黏在玫瑰花朵上,适逢七夕,浪漫又应景。有30多年教学经验的捏面人艺师陈义进,从建筑转学捏面人,走进校园向下扎根,期待从莘莘学子手中,继续传承这项民俗技艺。

「我小时候住在盐埕区,那时大舞台戏院前都有捏面人,要用一角、两角去抽签,还会把捏面人包入红豆馅沾糖粉吃」,年届七旬的陈义进聊起儿时回忆,言谈间就像个大顽童,流露出赤子之心。因缘际会学习捏面人技艺,从一开始业余当做兴趣,到毅然全心投入做为终身职志,并任教高雄七贤国小、英明国中、盐埕国中、鼓山高中等多所学校与大专院校社团,逾30年的教学经验也算的上是桃李满天下。

小巧捏面人宛如袖珍艺术品。 (摄影/曾信耀)

陈义进将民俗技艺捏面人带进校园,成为超热门的乡土文化社团。(图片提供/英明国中)

祭品童玩的捏面艺术

捏面是中国民间传统技艺,台湾称为「面粉尪仔」。相传捏面人最早起源于山东、河北一带,古时富贵府第,宴客前常以面团捏作酒席,供宾客观赏,称之「看席」。逢年过节,捏作三牲五体,用来做为祭品,就是「供桌」。陈义进强调,以前的捏面人采用纯糯米粉制作,可以食用;后来才加入面粉,经过特殊工艺的防霉防裂处理,成为柔软的各色面团材料

在台湾经常在庙会或中元普渡时,看到用糯米团捏塑的「看果」(台语俗称「捡席桌」),到了冬至搓汤圆,多余的材料会用来捏成生肖做为祭品,所以老一辈人也称做「鸡母狗仔」。「澎湖人到现在还保留这个习俗称呼,只要冬至,就要吃手捏的『鸡母狗仔』」,陈义进说。

陈义进静静雕塑手中面团,双手30多年来不曾停歇。(摄影/曾信耀)

基本技法熟能生巧

陈义进出身建筑工程,是半途出师的捏面人艺师。不同传统拜师学艺的养成之路,凭借他在学校的美术基础课程训练,造就钻研捏面人的美学领悟力创造力,也见证了造型从民俗故事动漫的转变。小巧的捏面人宛如袖珍艺术,别以为手巧、心细就做得来,陈义进解释,塑形打底才是关键所在。基本技法有搓、捏、压、点、黏、贴、揉、挑、剪、拉,搭配流星纹与螺旋纹特殊技法变化,用以制作微雕巨雕蔬果雕、浮雕、面画创作手法,捏面人艺师的精湛手艺,正是来自于技法运用自如。

看着陈义进示范捏面人,插板上有各种的可爱动物造型,他笑说自己以前常做到废寝忘食,曾利用核桃壳剖半捏做八仙过海的故事;唐三藏、孙悟空的西游记也活灵活现化身成捏面人;还会用面画表现水墨画,就算自然的裂纹看起来也是赏心悦目;还有办桌冷盘上的摆饰、时下年轻人喜爱的杯子蛋糕,也能搭配成许多捏面人的创意手作

为了延续这项民俗传统的文化底蕴,陈义进坚持使用传统糯米教学,相较传统捏面艺术展现各种宗教人物、奇珍异兽、神仙故事等题材,社团学生的创作天马行空,民俗传统与时俱进,在公仔热潮当道之际,创造另类的Q版公仔新画风

面画是捏面艺术之一,常给人油画般的错觉。(摄影/曾信耀)

Q版捏面人让人想要全部收藏。(摄影/曾信耀)

陈义进透过他的巧手,带着孩子们穿越时空造访古早味的「捏面粉尪仔」。(摄影/曾信耀)

(本文摘自《Takao乐高雄》2020/09 NO.09)

《Takao乐高雄》2020/09 NO.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