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行医奉献30年「小儿麻痹之父」毕嘉士挪威逝世 享寿93岁
▲来台奉献一生的毕嘉士医师逝世挪威,图为毕医师当年看诊情形。(图/毕嘉士基金会提供,下同)
为台湾奉献一生,被称为「小儿麻痹之父」的毕嘉士医师本月15日过世,享寿93岁。毕嘉士远从挪威来到台湾,行医30年间致力于终结痲疯病、结核病,尤其是小儿麻痹症贡献极大。毕嘉士基金会表示,将于12月13日在屏东基督教医院集会堂与屏东基督教医院、屏东胜利之家联合举行追思礼拜。
▲毕嘉士医生。
▲屏东基督教医院前身「基督教诊所」的两位创办医师:毕嘉士(右)与傅德兰(左)。
毕嘉士基金会指出,1954年,28岁的毕嘉士医师在挪威协力差会(The Mission Alliance)派遣下,带着新婚妻子远从挪威来到台湾。最初服务于台北乐生疗养院,之后也参与创办了屏东基督教医院,以及台湾第一个照顾小儿痲痹及身心障碍儿童的「胜利之家」。
毕医师是大家口中的「毕爸爸」,昔日的病友和同事都这么叫他。他曾用嘴巴为痲疯病友吸出喉中的浓痰,也曾在开刀中途因血库缺血,卷起袖子让护士为他抽血,每逢有贫苦病患付不出医药费,他就签下「Bill O. Bjørgaas(毕嘉士买单)」。
▲当年饱受歧视排挤的痲疯病人,毕嘉士医师一视同仁看待。
60年代台湾人民遭受小儿麻痹疫情威胁。毕医师从美国进口沙宾疫苗,免费帮屏东地区4000位孩童接种,这是台湾地区第一次大规模接种小儿麻痹疫苗。
为病童的未来着想,毕医师于1963年在屏东筹设台湾第一个小儿痲痹儿童之家「胜利之家」,提供病童生活照顾、物理治疗,请专人制作拐杖和专属支架,让孩子免于爬行之苦,并在此接受教育。甚至锲而不舍说服县府同意,于屏东市仁爱国小开办肢体残障特殊班,专收小儿痲痹儿童就读,为我国第一个肢体残障班,开启特教新页。
▲毕嘉士医师成立支架工厂,为小儿麻痹病患打造专属的支架、铁鞋、拐杖。
▲毕嘉士医师把小儿麻痹儿童克服极限,靠着支架拐杖自行站立,视为最大的胜利,这也是胜利之家命名的由来。
毕医师也发现有些小儿麻痹患者因脊椎过度侧弯压迫心脏而丧命,1975年延请美国夏威夷专攻脊椎矫正手术的琼斯医师,亲自飞到屏东指导台湾医师施行手术,在国内外医师的合作下,让无数病患重新站起,屏基在当时还是世界八大脊椎矫正中心之一。这样的治疗/复健/照顾机构模式创举,让台湾各地纷纷学习,建立类似的治疗机构。
1984年毕嘉士医师自屏东基督教医院退休返国,结束他在台湾三十年的奉献岁月,但他仍持续为弱势奔走,大爱遍及越南、波利维亚、尼泊尔、海地等地。
▲▼毕嘉士医师造福无数小儿麻痹患者,治疗、协助复健,免于在地上爬行之苦 。
虽然舍不得台湾,毕医师说「这里是我第二个家,我很想来;但台湾已经进步了,可以照顾自己,不需要我。」他期许以他为名成立的基金会,可以像他当年奉献服务台湾,除了关心台湾弱势长者,也把这份爱送往世界其他需要帮助的国家马拉威。
毕嘉士医师无私的奉献以及对台湾医疗的付出,于1997年荣获第七届台湾医疗奉献奖,他也是屏东荣誉县民、台湾外交之友;在挪威,更获得国王颁赠「圣欧拉夫勋章」(The Medal of St. Olav),表彰他在医疗宣教上的贡献。
▲毕嘉士医师获挪威国王颁授圣欧拉夫勋章(The Medal of St. Olav)最高荣誉一等勋章。
毕医师曾经在2013年返台参加屏基60周年庆,老病患闻风而至,他一一跟病友握手、拥抱、话家常,离开台湾快30年,他仍然记得每个病患以及他们的故事。
在毕医师的眼里人没有贫富贵贱之分,只有爱与付出。「我没有办法看到别人受苦,《圣经》上有说,我们大家都是一样的,应该要彼此帮忙。」毕医师接受媒体访问时曾经这样说。他的爱发自内心真诚,因为他知道受苦求助被拒绝的感受。对他来说,人生最大的回报是病人因病痛解脱而绽放的笑容,原本不良于行的孩子可挺直腰板,走向外界。
▲早年台湾肺结核盛行,许多儿童染病,因为没钱治疗而不幸夭折。毕嘉士医师因此率先设立一所结核病童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