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猝死?医:这步骤比装支架还有用

如何预防血管疾病猝死?医:这步骤比装支架还有用 (图/pixabay)

经济学人智库》最新报告指出,亚太区国家曾发生过心肌梗塞中风患者,4年内再次复发的风险比一般人高3成,呼吁应积极治疗才能预防再复发。并且近8成的心血管病可借由积极治疗例如降低坏胆固醇,可有效降低发生率

2020年,陆续发生三金影帝吴朋奉天和鲜物董事长刘天和等名人,因脑中风、心肌梗塞猝死的消息。过去以为心血管疾病应该是专找老年人,其实不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心血管疾病早已是全球首要死因,且三分之一的死亡年龄低于70岁。

《经济学人智库(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和安进药厂共同发表《未行动的代价:亚太地区心血管疾病之次级预防》最新报告指出,包含台湾在内的亚太区8国曾经发生过心肌梗塞或中风的患者,4年内再次复发的风险高于一般人30%,患者应积极治疗才能预防再复发。加上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经济损失可能在各种层面造成极大冲击,小至个人与家庭收入,大至国家整体经济与医疗社福系统,让一向对全球经济趋势有前瞻思维的经济学人智库,也提出呼吁与警示。

图/pixabay

心血管病年轻化关键可能在「血脂国健署最新数据:5个台湾人中就有1个血脂超标

国健署最新公布2016~2018年国人三高盛行率统计,台湾成人平均每5人之中就有1人的总胆固醇或三酸甘油脂超标,或正在服用降血脂药物治疗。中华民国血脂及动脉硬化学会理事长李贻恒医师指出,尽管心血管疾病原因与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肥胖、吸烟有关,但台湾的研究发现,当前台湾与全球心血管疾病年轻患者虽都有上升趋势;老年人口的发生率并未增加,反而55岁以下年轻族群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数据陡增,近一步深究病史发现,青壮年族群有高血脂问题的人口增加幅度却很大,因此可推断,心血管疾病年轻化的关键,恐怕就在社会民众无感、比较难自我检测的「高血脂」问题上。

「高血脂」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低密度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长期浓度过高会积累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发炎、动脉硬化与血管堵塞,导致心肌梗塞或脑中风。

李贻恒医师表示,台湾55岁以下的心血管病患者大多是家庭经济支柱,一旦发生心肌梗塞,每3个心梗幸存者中,就有1个在一年内会再次发生心脏病或中风,恐因此丧命或失能需要长期照护,成为国家经济的重大损失及医疗社福体系的压力。他呼吁:「曾经心肌梗塞或中风过的患者,千万不要幻想自己已经幸运的躲过危机,总是存着侥幸心态不遵从医嘱好好治疗,但千金难买早知道,再次复发的风险与代价,是自己和另一半、甚至是父母子女都难以承受之重。」

超过8成心梗中风可预防 积极控制坏胆固醇降低复发机率

经济学人智库报告指出,近8成的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或中风可以事先预防,如降低低密度胆固醇(LDL-C),达到LDL-C治疗目标,即可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

新光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洪惠风指出,低密度胆固醇的数值高低和动脉硬化速度直线相关,也和心脏病发作风险相关,「要预防心脏病发作,把坏胆固醇降下来的效果,比放血管支架还要明显。」

图/pixabay

中华民国血脂及动脉硬化学会秘书长黄柏勋医师表示,根据中华民国血脂及动脉学会提出的临床治疗指引,高风险族群如急性冠心症与冠状动脉血管疾病患者的低密度胆固醇建议治疗目标为70mg/dL,如果是急性冠心症合并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则可以更积极控制在55mg/dL以下。

黄柏勋医师曾收治一名年约50岁的因冠心病置放血管支架的病人,初期以口服药物治疗半年,低密度胆固醇数值虽从原本的190mg/dL开始逐月降低,却仍超过130mg/dL,考量病人是中年人且已经有心血管疾病病史,建议可评估较积极的治疗策略,合并使用针剂药物,终于成功把LDC-C控制在70 mg/dL内。

黄柏勋医师分析,传统的血脂药物治疗方式以每日口服为主,其成分可减少低密度胆固醇的生成,达到40%~50%的治疗目标,但部分患者会有肌肉酸痛、肝指数上升等副作用,且复发机率较高;目前已有针剂型态的治疗选择,可加速代谢低密度胆固醇,降低口服降低胆固醇药物副作用,于治疗目标上有机会达到9成的达标率,建议在一年内曾发生过心肌梗塞、或有慢性疾病的高风险族群,可与医师讨论更积极的降胆固醇治疗策略。

曾有心肌梗塞、中风史 切不可任意停用降血脂药物

每年9月29日为世界心脏日。李贻恒医师特别针对有心肌梗塞与中风等心血管病史高风险患者提出疾呼:「为免重创职涯与家庭经济等憾事发生,应更重视良好生活习惯,控制低密度胆固醇,尤其是经医师评估,应积极进行降血脂药物治疗的民众,更要善用健保资源,好好遵从医嘱,预防心血管疾病之发生与再复发。」

图/pixabay

别忽略健检报告红字 LDL-C指数超过130mg/dL应该积极就医

黄柏勋医师则提到,许多民众每年都会做公司或家庭健康检查,却忽略了健检报告中低密度胆固醇指数的重要性,虽然高血脂常常没有临床症状而难有警觉心,但是伴随而来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却是最可怕的,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或有早发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民众应定期追踪,如果LDL-C超过130mg/dL,就要特别留意,若有糖尿病、冠心病等相关病史的患者,则需每半年定期追踪,积极与医师配合治疗,为自己和全家人,更慎重的面对高血脂问题。

※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