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化为行动 教师携学生走出大学、解决地方议题
在大学教授带领下,大学生带着资源走向地方,协助导入问题解决方案。图/教育部提供
大学社会责任(USR)实践计划今年迈入第四期(114~116年),教育部2日表示,有一群充满热血的大学教师,不只进行教学与研究,更带学生走出教室,于实际场域实践所学,主动理解社会问题及各项议题的发展需求,运用校内资源结合跨域等合作,形成学校教研特色,逐步达成跨域共生、永续共好的理念。
例如高雄医学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永续不只一夏-那玛夏及国际原乡永续发展计划」,有历任院长带领的师生团队,长期耕耘与陪伴那玛夏区,透过教育支持系统协助场域新生代找回族群文化认同。近年在学校的支持下,到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印尼及印度等大学分享「那玛夏模式」,目前已将一项计划成果无螫蜂养殖技术成功移转,提供予菲律宾当地。
屏东科技大学森林系教授陈美惠的「里山永续 世代相承」计划团队,从陪伴原乡部落的灾后重建开始,协助在地逐步发展出具备韧性的「里山根经济」。教育部表示,该团队在保存生态环境的同时,为原乡部落创造就业机会,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推动台湾生态旅游,也催生地方创生联盟(https://terrataiwan.com/)的成立,未来将推广家庭农园,也将深度与印尼生态旅游串联,将台湾成功经验扩散至国际。
教育部表示,第四期USR计划将扩增深耕在地与推展国际合作,像明志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蒲彦光教授带领的「北台首学带状文物馆深耕延续计划」,提供移工支持课程、每月发布移工新闻报。同时结合校内工业设计系学生专长绘制东南亚文化双语绘本等,让新住民二代阅读母亲的母语读物,同时增进多元文化的认识与交流,进一步鼓励各大学积极寻求外部资源挹注,持续扩散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