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研究发现:备受资本推崇的益生菌,很有可能会“致癌”

“天天益生菌,增强免疫力。”类似这种广告,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益生菌,称得上一个充满光环的名字,每每提到,消费者都会联想到“肠道健康”、“促进营养吸收”。

然而最近的一份研究却表明,益生菌产生的复杂作用,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益生菌可能致癌?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庭中都会常备酸奶,因为根据常识,益生菌可以改善人的消化功能,并且增强免疫力,促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可随着一份研究报告的发出,这一常识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而且令不少人感到恐慌的是,益生菌甚至会有致癌的风险。

这种言论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多伦多大学所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该学校经过研究后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会对人体产生积极作用,这其中尤其以“乳杆菌”为代表。

众所周知,益生菌之所以会对人体产生益处,是因为其能影响人体内色氨酸的代谢,使色氨酸转变成其它生物活性物质。

可乳杆菌却有所不同,它在接触到色氨酸之后,会将之代谢成为一种叫“吲哚”的物质,而这种物质,会激活“TAM”上的特殊受体。

TAM是一种特殊的细胞,这种细胞出现之后,就会印制人体中的肿瘤免疫,并且促进胰腺导管腺癌不断生长,试想一下,一方面是免疫力的降低,另一方面还促进癌症物质的增长,这可不就提高了患癌的风险。

所以说,益生菌并不能一概而论,它在带给我们好处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这是否会产生副作用。

在此后购买酸奶和乳酸菌饮料时,我们就应当明白,不能仅仅只看益生菌三个字,还要看其具体是什么“菌”。

但仅仅是做到这种程度还不行,因为像酸奶这类产品中,还存在其他的一些物质,如果不加小心,同样会出现患癌风险,或者是中风、痴呆......

超加工酸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酸奶已经成为了日常不可或缺的消耗品,各大厂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更是开发出老酸奶、果粒酸奶等各种风味。

这让我们的味蕾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早在2009年的时候,巴西圣保罗大学就以“加工程度”为标准,将食品划分出了4个档次,而第四档就是“超加工食品”。

所谓超加工食品,实际上就是指添加配料达到5种以上的那些食品,这包括保鲜剂、防腐剂等等,对于酸奶同样如此,奶本身是健康的东西,可其中要添加了大量“糖、油脂、乳化剂等”这些配料,那么就有可能提高患癌的概率,轻则也有导致寻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

这并非是危言耸听,在2022年的时候,中英几所大学之间进行了联合研究,对51万人进行了跟踪调查11年之久。

而后经过分析发现,那些经常吃乳制品的人,得肝癌的风险要比其他人高出18%,至于患乳腺癌的风险,则高达22%。

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喝酸奶就一定会患癌,但至少这让我们承担了更多的风险,因而在购买酸奶时,我们要将目光更多的放在配料表上,看看其除了生牛乳或是生羊乳以外,还是否有其他添加剂。

如果其中含有果葡糖浆、稀奶油等不健康的物质,那么我们就要好好斟酌一下。

当然了,文章所说并非是指奶制品本身有害,奶本质上还是对人体有益的,只是我们要选对产品。

那么你平时都喝什么牌子的酸奶?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