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认同」远胜千军万马
旺报社评
扫描QR code参与线上讨论
中共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大会,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强硬谈话,强调对待侵略者要「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对美台与周边国家释出强烈讯息,警告意味十分浓厚。
韩战是中共建政后第一场对外战争,有「立国之战」之称。中共展现强大的动员能力一扫国内对新政权治理能力的怀疑,也确立中共政权在共产阵营的地位。正如毛泽东所说:「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韩战对中共历史非常重要,但对于韩战的纪念方式,却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而有所不同,邓小平改革开放后,为顾及美国的反应而较为低调。但这两年随着中美冲突加剧,尤其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爱国主义情绪高涨,中共趁机高调纪念并发表强硬谈话,除了警告美国、印度、台湾外,也有定调台海紧张情势的意味,一方面警告美国不可介入台海争端,另方面也警告民进党政府不可挟洋自重,这个方向对两岸和平发展十分不利。
大陆的民族主义,有卑屈历史的记忆,也有苦干后收获的微笑。相较西方国家仍受困于疫情而手足无措,大陆有效的控制、恢复的日常,民族自信来到了高点。新冠肺炎武汉爆发之初,人心惶惶,世界各国有雪中送暖者,幸灾乐祸、冷眼旁观者亦大有人在,借机批评政治体制者有之,公然种族歧视者亦大行其道,中国大陆点滴在心,冷暖自知。遗憾的是台湾选择了后者,先不说同胞爱,就连人道精神也置若罔闻。禁止出口或赠送口罩到大陆、禁止小明返台、禁止陆生入境、持续使用带有污名化的疾病名称等等,都让大陆人民感到心寒齿冷,加上美国不断打台湾牌,两岸民间对抗升高,武统声量随之高涨。
可以理解中共承受内部民族主义舆论与外部美国遏阻的压力,也知道外部势力介入造成台海问题的复杂化,及台湾人政治操作下的反中情绪,恶化了两岸关系。但是中共军事进逼的压迫感甚至提升到反侵略战争的精神动员,实在无益于两岸关系甚至全中国的长远发展。
台湾光复节刚刚过去,两岸长期分治下,台澎金马命运共同体逐渐凝聚,但中华民国政治符号未变,始终坚守中国法统、延续文化道统,中华认同是台湾大多数共识。而国家符号的普遍使用及民主化的推动,台湾政治认同已经凝固,国家缔造在自然而然中成形。近年民进党执政,两岸关系恶化,一些人企图从文化上切割两岸的连结。对大多数的台湾人来说,两岸在政治上分属两国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感情上与文化上,多数人仍然认为相互紧密关联,民进党追求独立,但行动上非常谨慎,台湾内部也存在强大的反对力量,可以说,两岸关系仍处于动态发展阶段。
两岸争议是无法以战止战的。民进党政府也知道,就算抵挡住大陆第一波攻击,如果不能理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与中共国家安全的需要,后续的武力威胁只会更强。中共也必须了解,武统台湾不是抗美援朝,美国人走了,共军也不会迎来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画面,而必须直面战争的损害,及充满怨恨的台湾人民,不仅无益于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甚至会成为沉重的治理负担。
在经历长期分裂分治之后,两岸已经成为两个政治认同体的对撞。要解决双方的冲撞,必须回到中华文明。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文明型国家,不是民族国家。中国没有明确的疆界、种族的界分,而是一群共享相同伦理价值的人。而中国的政治就在建立并维持这样的价值秩序。这种政治秩序在中国的文化理念就是「王道」。王道的基本要求是「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其理想是修齐治平近悦远来。王道精神对立面就是霸道,霸道只相信拳头。
台湾最好的国防,不是让自己变成望之生厌刺猬,而是暧暧含光的美玉,以温暖的语言和坚定的信念争取大陆民心的认同与关爱,远胜千军万马。
鸦片战争后,真正削弱中国的不是洋枪洋砲,而是未经消化融通的西方思维,狭隘的民族主义主导了我们的思考也限制了我们的想像,让我们兵戎相见骨肉相残。帝国主义被赶走了,两岸受害者的心魔依旧缠绕。中华文化是两岸共享的文明价值,我们拥有深厚的文化资产,丰富的历史经验,玄妙的哲学思想,相信这一世纪的中国人能从中找出新的沟通语汇,不再使用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