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解冻下的台湾大选
(图/美联社)
从2017年的川普政府开始,美国对中发动各种不同形式的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并且在台湾、香港与新疆、南海问题上激烈交手,双边争端相互螺旋升级、紧绷尖锐的关系导致过去6年间中美几乎中断了各层级的官方往来。
但在过去数月中美关系逐渐恢复,双方高层密切互访。最终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APEC峰会前见面,并举行会谈。双方均强调竞争不等同冲突,诉求缓解对立,加强互动管理,恢复军事沟通。对此次「拜习会」双方皆予以正面评价,中国外长王毅甚至以「旧金山愿景」称之。此次会面是双方于去年印尼G20场边会谈之后的第二次拜习会,也是习近平2017年之后再次踏上美国领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中美之间的互动亦影响美国盟友与中国的关系。先前已有澳洲总理艾班尼斯访问中国,他是中澳关系恶化6年以来首位访中的澳洲政府领导人;英国找回曾经创造中英10年黄金时期的前首相卡麦隆回锅担任外相;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在旧金山APEC峰会期间举行了「习岸会」,这是今年以来中日关系紧张之际的一次关键会晤,可望制止两国关系迅速下滑。韩国总统尹锡悦也争取了与习近平进行短暂交流。
中美关系从剑拔弩张到快速和解升温,有许多不得不然。中美都是世界上前两大经济强国,也是常规军备的核武与超级强国,任何一方幻想将对手彻底击倒,甚至是将其如苏联一样在地图上抹去,都是不现实的想法。美国对中国提高关税的贸易战、增加实体清单的科技战、对华为的围堵,以及在台湾、新疆、香港、南海的较量,不能说毫无成果,但都没有具体成效。因此中美对抗的最终目的应是较量彼此的底线与实力,之后两者必须相互妥协,最后寻找到某种新的动态平衡。
最近地缘政治的多重冲突使美国难以同时应对,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俄乌战争仍在继续,欧美都进入了乌克兰倦怠期。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再次爆发,可能演变成长期的武装对抗。与此同时,俄罗斯趁机扩大了攻势,乌克兰摇摇欲坠;同时,美国的美债与通膨都还没有解决。考虑到即将举行的大选,拜登政府不与中国迅速展开合作,许多问题在选举前都难以得到解决。
同时,中国也有许多棘手的国内问题需要解决,例如仍在蔓延的地产金融危机。因此中国也把握这个难得的机会窗口,积极回应美国的善意;即便双方对抗、互别苗头的基调未变,但两国关系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已迅速回温。中国和美国及其西方盟国的关系快速和解的大环境,其实也牵动了台湾选举的小气候,进而影响台湾的选举走向。
中美冲突的结构性因素在于中国的崛起而产生的碰撞。美国的精英阶层,特别是右翼共和党,并没有根本改变对中国的敌视态度。在中美激烈对抗的时期,对抗中国的台湾政党似乎与外在潮流同向而行,因为符合某种政治正确,因此得到不可言喻的正当性暗示。
但中美关系如此快速的转变,迅速带动其西方盟国的集体转向,一定让很多积极站队美国抗中的政党与政治人物面临难以适应的错愕,大环境会影响小气候,当然也会影响台湾民众心理选择的走向。这恐怕也是反对民进党台独对抗路线的政治人物看到的机会,因而互不相让的原因。
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受制于美国选举进程,变数仍多;台湾的政局发展也仍混沌不明,因此国内利益团体在选择政治下注时,更需三思而后行。(作者为国立云林科技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