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后美国的中国政策与台湾利益
(图/达志影像)
台湾社会对于美国总统选后拜登政府的亚太政策与对台立场的差异多有辩论。笔者认为,基于国际关系惯例与礼仪,台湾政府一直是持平与美国各政党交往,因此与其争论谁更挺台湾,或可从美国国际战略规画蓝图切入,探讨如何在大国战略中找到与台湾利益一致之处,寻求共荣共赢并巩固台湾的不可替代性。
美中关系从战略伙伴转为战略竞争格局的典范变迁是一个进行式,在此国际大环境下,美国国家利益的考量是如何维持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以及如何在印太战略中有效因应竞争对手动态、有效与盟国发展合作。因此台湾如何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继续扮演角色才是问题的核心。
以11月20日将召开的「台美经济繁荣伙伴对话」为例,此次会议美方由主管经济成长、能源及环境事务的国务院次卿柯拉克主谈;台湾则委派经济部陈正祺政次率团参与实体会议,视讯会议则由经济部王美花部长领衔,偕行政院邓振中政委、财政部、国发会、科技部、教育部代表与会。台美双方将就全球健康安全、科学与技术、5G干净网路、供应链、投资审查、基础建设及能源等议题展开讨论。此次会议有下列战略意义:
第一、证实了台美经贸对话是按部就班进行,绝非之前谣传的「落空」;而且会议主题远超过经贸、公卫与科技范畴,而是一个更广泛的台美产业发展战略合作的契机,可谓为日前「台美基础建设融资及市场建立合作架构」后,台美产业经济战略合作的里程碑。
第二、台美产业经济战略合作是台湾从国家队升级为亚太区域队的重大契机。相对于RCEP可能在11月16日签订,这个涵括东协10国以及中、韩、日、纽、澳5国的区域经贸组织,将是全球最大经济规模、人口数量最多、出口总额占台湾外销总额近65%的巨型多边FTA,预期将吸引美国、欧盟及东北亚3国中、日、韩等企业扩大投资。
而台湾因为不是RCEP成员,因此台湾石化业下游、工具机、纺织等产业首先将面对3~5%的关税差距,这将导致台湾产品销往中国大陆时竞争力不如东协国家,台湾产品销往东协国家的竞争力也不如中、日、韩,而台湾消费品牌在东协国家的布局也不如中、日、韩。但若台湾与美国合作亚太区域队,布局打入东协乃至于RCEP市场,这将是台湾新南向战略的关键突破。
第三、台美深化产经同盟、价值同盟是超越美国蓝红两党的国家政策。拜登在10月22日曾以〈为我们家庭更繁荣的未来〉为题投书台媒《世界日报》,文中称许台湾是居领先地位的民主政体、主要经济体与科技强国,也是控制新冠肺炎病毒的典范。
拜登还强调,他当选后将强化与台湾的关系。但拜登在同一篇文章中也提及,他也会在符合美国利益的领域与中国合作。
从拜登的投书我们可观察到几个重点讯息:一、拜登有意向台湾社会表达重视与承诺。二、拜登将自由、民主、人权放在重要的位置。三、拜登重视台美生技医疗合作。四、美中之间既有竞争但也保留合作的可能。
诚如11月10日布鲁金斯欧美中心主任Tom Wright在一场视讯会议所指出,「拜登政府将对美国盟国做出更清楚的承诺,减少美国同盟中的不确定性。」就此点观察而论,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将更稳定、可预测。
我们预期「台美经济繁荣伙伴对话」不是美国政党轮替就人去楼空的政策;拜登政府甚至会强化台美经贸战略伙伴关系,强化台美科技产业供应键的建构等。美台之间可合作的不只是防疫、生技医疗合作,还有更广泛的产业科技升级以及区域经贸战略合作,因为台美之间不仅有产经同盟的基础,更有价值同盟的连结。正因如此,拜登政府有理由持续支持价值理念相符的台湾。
就当前情势而言,台湾利益与美国利益的契合程度更高,而且还有加温的趋势,我们也不必意外拜登政府可能与中国达成某种妥协,但这不必然以牺牲台湾利益为代价。
台湾要在变动的大国关系中超前部署,找到自己的有利位置,一方面要强化台美之间双赢的部分,强化产经与价值同盟的不可替代角色,另方面则要认识到两岸关系同样是竞争中存有合作空间。
台湾社会共同的标准应是,在符合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对两岸政治对话、两岸经贸与社会交流持开放态度。(作者为台湾产经建研社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