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拜登国会演说 台湾不宜乐观(萧衡钟)
美国总统拜登28日晚发表首场国会演说,公布1.8兆美元「美国家庭计划」。(路透)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于就职百日前夕,在4月29日发表了上任后的首场国会演说。拜登在国会演说中重申与大陆的竞争关系,美国将勇敢面对中国,乐见竞争,但不寻求冲突,全面捍卫美国利益。
对此,台湾方面认为,这象征拜登政府定调「反共不反中」,拜登对亚太、两岸与台湾议题正走向战略清晰,美中关系与美台关系在其印太战略的框架下将有可能朝向平行化发展。同时,拜登政府的印太基本安全架构正朝向双边与协力伙伴的协防、以及四方会谈加上五眼联盟的趋势发展,敢于表达政治承诺。
而在美国两党都更重视台湾真正的价值不只是在于抽象的民主、自由而已的情况下,台湾学者也乐观认为拜登将更重视台湾对美国的「实质安全利益」,而这些「实质安全利益」都将实质连结到美国的地缘战略,并强调将产生滚雪球效应,连锁引导美国的同盟国对于台海议题的安全承诺也更加清晰。
其理由在于,首先,拜登自1月20日上任至今,美国航母战斗群经过巴士海峡进入南海的次数,已经超过川普政府去年一整年或前年一整年的总和,因此认为拜登在维和、兵力派遣、资源处理和投入的时间、能量更大,应该不只为了南海,也是为了台海,因为现在南海跟台海的紧张形势已经连结到了一起。
其次,从拜登政府对台湾的友善与支持作为来看,包括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受邀出席拜登就职典礼、美国力挺台湾参与国际组织,还有宣布军售程序的进行时间比川普政府更快、甚至加码,以及派出所谓的「特使团」访台,都是代表美台关系没有倒退、反而还有进展的证明。甚至当巴拉圭因为疫苗可能转向对大陆的外交承认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亲自出手致电巴拉圭总统。
再者,包括中国、日本、欧盟在内都希望建立自主的晶圆供应系统,因此在地缘政治经济下,当川普政府发动美中贸易战时,很多智库都预测台湾会成为美中贸易战的受害者,然而联合国认证的报告却显示,台湾是美中贸易战最大受益者之一,因为拜登政府对大陆限制的关税等措施至今都没有改变,如今还找日本、印度与台湾形成新的供应链,这是过去想不到的。
因此,就美国的印太战略来看,台湾认为大陆对台海的威胁非常直接,在未来五到七年内很可能变成更为严重的现实、也就是实际冲突的发生,对于在台湾另有论者主张要对美中保持等距的看法,台湾官方与学者认为那是天真、一厢情愿的做法,背后目的是在于欲掩护「亲中」作为的战略思考。
拜登国会演说实际并未提及台湾
事实上,拜登并没有提到台湾、新疆或香港等问题。拜登在这场国会演说中强调,美国已开始扭转之前「陷入危机的国家」的颓势,拜登称他上任后面对了包括一世纪来最严重的疫情大流行、大萧条以来最严峻的经济危机,以及美国内战以来对民主最严重的袭击等。
在这场一小时多的国会演说中,拜登在提到美国的竞争力的时候也提及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他将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相提并论,他评价习近平的目标是「拚了命」(deadly earnest)的要让中国成为世上最亮眼、最重要、最领先、最强大及最富裕的国家。但在他的治理下,这情况不会发生,因为美国会继续发展壮大,显示美中关系仍将是激烈竞争的状态。
拜登强调,在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承诺上,美国不会退缩,他要向习近平等人证明,美国的民主依旧管用。拜登也指出,美国乐见与中国竞争、但不希望有所冲突,他表示曾向习近平说过,美国将在印太地区维持强大军事布局,就如同美国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在欧洲的作为相似,这不会挑起冲突,而是防范冲突。
这证实了美国当前的印太战略部署就是要建立起「亚洲版的北约」,似乎可以连结台湾学者对于拜登政府的印太基本安全架构是包含了双边与协力厂商协防、四方会谈与五眼联盟联合发展的看法,然而究其战略思维来说,其「防范冲突」似乎不脱小布希政府时期「预战」的以武止戈思维,象征的就是作为霸权者在为了自身国家战略利益的守成。
总的来说,在这场国会演说中,拜登并未特别在意识形态上与大陆针锋相对,而是借着美国将来如何处理全球气候变迁、经济以及科技等议题的阐述来提到大陆,因此,拜登此次国会演说中体现出了两个中心思想,一为体现了符合美国中产阶级利益的外交政策、另一则是体现了美国价值。
而此次国会演说的内容,也体现出了拜登将中国政策定位在「竞争下的有限合作」的主轴,美国及其盟国必须维持强大的军事部署于印太区域,同时结合价值观相近的民主盟友形成其「抗中」的围堵联盟,建构强大的吓阻力、从实力占优势的位置来与大陆进行交往与议题合作。
因此,拜登政府的美台关系实际上仍是从属于其美中关系框架之下,这项本质并未改变。在台海议题与对台政策上,拜登政府仍将秉持美国「一中政策」传统的天花板,在不取消美国「一中政策」传统的前提下,来扩大美台之间的实质合作。
(作者为国立联合大学助理教授,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研究员,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