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共军吓阻性海权 台湾的深度忧虑(萧衡钟)

大陆国家追求的是建造一支能与海权强国匹敌的舰队与航母编队,也就是所谓的「吓阻性海权」。图为中共解放军055型驱逐舰试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图/微博影片截图)

从共军持续派出机舰绕台与进行「远海长航」训练,并持续发展远洋海军建设以突破美国建构的第一岛链围堵圈、积极向西太平洋地区甚至欧洲展现其兵力投射能力来看,体现的是一种以对抗海权为目标的大规模海空军扩张,共军海军将朝「吓阻性海权」发展。

美中战略竞争下的地缘战略思维

地缘战略是为了谋取与维护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而针对各国间地理要素所导致的交互关系所进行的分析策略,因此主要从美国与中国的国家利益与战略利益作为思考的出发点。

对于美国而言,中国崛起成为亚太地区的区域强权后,已严重影响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布局及相关利益,使美国将中国视为继苏联解体之后亚太地区的头号假想敌,也就是「最大的地缘竞争对手」,从美国与亚太地区各盟友间的军事合作与同盟关系可以看出,美国正积极巩固围堵及隔离中国的企图与行动。

而就地缘政治环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欧亚大陆的东部,国土面积幅员广阔形成西部深入中亚,东南面向太平洋的地理形势,传统上是一个倚陆面海的陆路大国。

但中国与陆上相邻国家的政治体制、民族、宗教及经济发展均不相同,对于中国周边安全存有潜在威胁,而在周遭海域不但与海上邻国经济海域相互重叠,更于东海、台海与南海的领土主权争议不断,各种风险因素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事实上,地缘价值与国际体系都是由强权国家所主导的,作为积极的地缘战略玩家,中国已有能力在国境之外运用其实力与影响力改变现有的地缘政治事务。 作为一个在地缘战略上朝向陆海权复合发展的大陆国家,中国的强国之路在于避免陷入两难困境,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把战略方向定于海上,并不排除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在陆上有所作为。

因此,中国除了可以借重自身具备的东部和东南部的「边缘地带」优势制约西部周边的「心脏地带」国家,也可以凭借自身「心脏地带」的地理位置来保持对其他东部和东南部的「边缘地带」周边国家的战略优势,形成一种以陆战思维支配海上战略防御的「陆权式海洋地缘战略」,也形塑了共军海军的建军方向。

「吓阻性海权」成为共军海军建军方向

尽管大陆国家的海军战略核心不是以战略攻势击败海权而获致海上战略交通线的控制为目标,但由于海权的物质优势相当巨大,必须尽可能拥有强大的海军才能有效作为抗衡海权来自海上的压力以及迫使海权在政治上妥协的工具,因此,以对抗海权为目标的海空军扩张是「陆权式海洋地缘战略」最主要的特征。

不过,大陆国家不会像海权强国那样投入全部的资源于海空军建设,因此大陆国家在陆权式地缘战略中追求海空军扩张时,追求的是建造一支至少能在某些部分与海权强国匹敌的舰队与航母编队,或者拥有不易被海权强国所击败的一定兵力对比的舰队,也就是所谓的「吓阻性海权」。

无论是否以海权为首要目标,吓阻性海权的潜在威胁与威望性的政治需要,使得海空军在大陆国家的战略角色与海权强国有很大的差异。海权强国的安全倚赖于海空军对制海权的掌握,故其地缘战略的重心在海洋,运用海洋权力的首要目的乃影响陆地的事件发展方向,使其结果不会对海权强国的海洋利用在经济与安全上同时造成威胁。

作为海权强国,美国海空军战略的核心是获致海权,对海上交通线的控制建立后即可同时达成防卫本土的基本目标,还有向本土之外地区成功投射武力的必要条件。故海权强国的地缘战略方向至为专一,皆是由海上向大陆,主力军种必为海军及海军航空队,海空军战略的目的与地缘战略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建立对全球海上战略交通线的控制。

这也导致大陆国家的海空军在「陆权式海洋地缘战略」中的工具性远大于战略本身的目的性,吓阻性海权势力的建构与扩张成为目的性的指导工具,海军外交虽然也是海权的重要外交政策工具,但其原始目的却是在于稳固海权的前进据点以确保对于海上战略交通线的掌控。

(作者为国立联合大学助理教授,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研究员,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