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挖出2万平方公尺的南宋衙署 地下室藏巨大金库
▲重庆挖出2万平方公尺的南宋衙署。(图/翻摄自重庆晚报,下同)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最近在2015年科研成果汇报会上表示,2014年底在合川区钓鱼城范家堰遗址考古研究有重大突破,已经确定挖出的宋蒙战争时期合州州治衙署规模面积达1.5至2万平方公尺,核心区大约有8000多平方公尺,是中国出土的高规格南宋时期衙署遗址,后院位置还藏有地下金库。
据《重庆晚报》报导,2014年底考古人员在合川区钓鱼城范家堰遗址发现一座总面积1.5万至2万平方米的四合院形衙署建筑;专家推测这是宋蒙战争时期合州州治衙署所在地。
这座建筑是典型的庭院式设计,由北向南呈三层阶梯式分布,沿着山体有前院、中院、后院,格局明显;一二级阶梯级差约3公尺,二三级级差约8公尺;在衙署的最顶端可以观看江对面蒙古军队的动态;从地理环境上看,这一座衙署在整个钓鱼城防御体系中易守难攻,即便蒙古军队能看到这里的灯光,石炮的发射距离也难从山下打到衙署。
报导指出,位在二级阶梯的中院是四合院建筑,有仪门、香房、灯柱的基座等,其中残留的灯柱基座有3个,每个直径约2米,均呈八角形,从位置和对称原则推断,还应该有第4个灯柱台基,不过已经损坏;另外衙署的后院有一个地下室,进口高2.3公尺、宽约1.6公尺,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应该是当时的地下金库,存放贵重物品的地方。
史料记载,1279年钓鱼城守将王立投降,钓鱼城未被屠城,但难逃毁城命运,地面建筑几乎破坏殆尽,范家堰也没幸免。此次考古另一发现,是在衙署遗址下面发现了大量的火烧痕迹。
重庆市文遗院副院长袁东山判断,该衙署遗址是大陆衙署考古的标竿建筑,填补南宋时期衙署考古空白;从出土建筑遗址规格来看,这是目前出土的高规格南宋时期衙署遗址,在当时的政治地位相当于全国厅级单位,需要皇帝亲自批准才能搭建。
掌握即时讯息↘免费下载新闻云APP iOS:https://goo.gl/qXZojaAndroid:https://goo.gl/MRNy3P
►►►传送第一手的新闻,锁定《ET即时》粉丝团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