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别让黄郁婷事件延烧成战火
中时社论
行政院长苏贞昌下令调查滑冰国手黄郁婷在北京冬奥期间的言论,不排除祭出处分,在大陆引起公愤,反台之火再度燃起。陆媒「看台海」痛批「台独真没出息」,指责蓝绿都在煽风点火,失望地反问「两岸能形成善的循环吗」?蔡总统若真有意维护两岸和平稳定,应及时止损,避免黄郁婷事件继续延烧。
苏贞昌破坏两岸善的循环
从台湾角度看,黄郁婷冬奥赛前po出身穿中国队服练习的影片、接受媒体访问赞美大陆东道主,在冬奥赛场上又与大陆队员牵手,摆明是提供北京「统战素材」。但不要忘了,北京即便刻意拿黄郁婷统战,也是诉诸两岸和平、善意、团圆和同胞亲情,近些年大陆民间弥漫仇台、武统呼声,黄郁婷的素材有利降低大陆对台对抗情绪。行政院错把对岸善意当恶意,甚至祭出处分恐吓,纵容网军漫天霸凌,实在是不像话!
两岸官方难得在北京冬奥期间相互展现了善意,陆方遵守奥会模式,场内一概使用「中华台北」名称,我方亦顶住冬奥前夕美国鼓吹抵制的政治压力,顺利参加开闭幕式。特别是黄郁婷事件刚刚发生时,面对绿营基层铺天盖地的声讨,蔡总统委托教育部长潘文忠致电予以关心,民进党政府、党籍立委也没有在第一时间要求黄郁婷退赛或取消旗手身分,似乎看到一只无形的手,管控了绿营基层的汹涌民意。
但很不幸,北京冬奥一结束,苏贞昌就跳出来大呼小叫,再次把黄郁婷推到风口浪尖。几乎在同时间,民进党内议员提名闹出多起「抹红」风波,目标直指特定派系新人,狠劲不亚于扁时代对「十一寇」的围剿,难道两者之间是完全孤立的事件吗?其实不然,从去年国庆演说蔡总统力排众议接纳中华民国符号,到近期蔡总统肯定蒋经国引起深绿及绿营幕僚反弹,绿营在国家和两岸定位的路线纷争与权力斗争,随着2022、2024的临近,再度纠缠在一起。
去年大约此时,刚上任的陆委会主委邱太三表达对两岸「春暖花开」的善意,其实是源于蔡总统元旦演说对疫后两岸恢复交流的期许,但后来情势丕变。同样,今年两岸在北京冬奥上互相释放的有限善意,也一度被外界期待形成「善的循环」,但行政院对黄郁婷的调查令,无疑又泼上一盆冷水。大陆媒体表达失望、愤怒十分合乎情理,反过来也证明,陆方的确期待两岸维持善意互动、破冰融冰的愿望。
两岸领导人期望和平发展
蔡总统及她的两岸核心幕僚,应理解对岸释出的讯息,也需敏感地注意到,大陆在批判民进党时仍留有余地,把打击面缩小为「岛内某些政客」,把蔡政府与扬言开罚的苏贞昌等个别政治人物区隔开来,说明陆方似乎也体认蔡总统的身分和难处。从大陆国台办从未以授权声明方式点名批判蔡总统,到去年国台办公布首批「顽固台独清单」中未纳入蔡、赖两位正副总统,都能看到北京对两岸回归和平发展犹有期待。
蔡总统任期逐渐进入尾声,如果不能在宪政体制基础上寻求两岸政治上的新连结、新共识,不要说加入CPTPP毫无可能,俄乌边境背后两大阵营的剑拔弩张,可能很快就会出现在台海。民进党的政治生态复杂,但蔡总统声望与权力都十分稳固,应不至于出现历任民选总统的「跛脚」现象,即便不能从结构改变两岸对抗现状,但可以释出更多正确的讯号,让两岸真正进入「善的循环」。
包括北京在内,世人都看到蔡总统并非没有努力,从准备竞选总统时将台湾与中华民国连结,到上任后守住中华民国宪政体制底线处理两岸事务,再到后来顶住独派压力冻结台独修宪和公投。正因为有别于其他传统绿营政治人物,台湾才能在复杂的国际情势下勉强维持台海和平。
蔡英文首次竞选总统失败时,曾经提出「最后一哩路」的大哉问,如今台海面临和与战的「最后一哩路」。不要让黄郁婷事件继续延烧,使通往和平的最后一哩路成为灰烬,若能够抓住机会,做出聪明决定,两岸和平绿茵「春风吹又生」并非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