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找对解药 别让衰退的预测成真

景气不佳,北市东区商圈不少店面乏人问津等待出租。(本报系资料照片)

过去两年,台湾经济外销畅旺,去年GDP仍能维持2.8%的成长率,今年外销因全球贸易战开打,将面临极不确定因素挑战。各方原本期待,今年4月出现复苏的商业景气可以成为GDP成长的新支柱。惟商业发展研究院日前预测,商业景气「领先指标」出现反转,商业景气将于9月分达到高峰后转升为降,并从11月开始快速转为衰退。

政府无作为,本次商业景气将是「高峰最矮」且「衰退速度较快」的1次循环,商业风险提高,景气严峻,不容小觑。

商研院景气小组指出,「领先指标」的6项子指标中有3项明显衰退,包括民间固定资本形成、初次失业给付及商业服务业净进入率等3个循环指数,在「同行指标」中也有多个指标下滑,包括「服务业受雇员工数」、「不动产及住宅服务GDP」。其中,民间固定资本形成,也就是一般重视的「固定投资」,曾在2016年7月领先台湾经济带动复苏,但在10个月后(去年4月)就反转下降,一路降到今年3月。这种和整体景气背离变化,当然拖累景气复苏,令其力道不够强劲。因此,当它在今年4月「止降反升」时,大家一度对它寄予厚望,希望成为景气的抗衰因子,但是才3个月又反转下滑,令人担心。主持本项研究的商研院董事长许添建议,政府应用力推动「5+2产业创新计划」及「亚洲矽谷计划」,促进大量投资,别让衰退的预测成真。

其实,商研院使用的资料是到今年6月分,但造成商业景气显著变化的另一个因素是军公教年金改革,其对商业服务业产生消费衰退效果可能在7月后才会明显,这使商研院目前的预测可能还是「较实际为佳」的预测。加上美中贸易战也是7月初才确定开打,其对台湾出口间接产生的负面效果、转化为对商业消费的冲击,也需要一些时日才会产生。在考量这两种冲击之下,若政府和企业没有特殊作为,则年底商业衰退可能会较商研院预测的状况更糟。这是面对此项预测时,吾人应有的认知。

但是,许董事长为这项衰退风险提出的对策,也就是要求政府「确实执行」5+2产业创新计划和亚洲‧矽谷计划,显然下错药方。试想,「5+2产业创新计划」今年编列了634亿元预算,「亚洲‧矽谷」计划编列了112亿元预算,两者合并746亿元预算。这746亿元预算只占去年台湾总固定投资3.63兆元的2.1%、台湾民间总消费9.04兆元的0.8%,或国内生产毛额(GDP)16.34兆元的0.46%,除非两项计划今年可以立刻诱发巨大的所得或投资效果,否则,任何可以让台湾固定投资或民间消费提高几个百分点的措施,大概都可以对台湾景气产生强过上述两计划「确实执行」的效果。

国际货币基金(IMF)2014年对先进国家的研究来看,政府公共投资可以在当年对经济生产诱发出0.4倍的效果,逐年提高到第4年的1.5倍效果;若效率颇高时,可以达到第1年0.8倍、第4年2.6倍的效果;但如果效率低时,第1和第4年可获得的效果分别为0.2和0.7倍。

因此,如果台湾上述两计划的效率够高,可以在今年产生0.8倍效果时,将会使经济生产提高约600亿元新台币,或0.37%的经济成长率,这看来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但让我们观察两岸关系陆客来台消费的影响,陆客从2016年的351万人下降为今年预测的223万人,以观光局估计的每人平均日消费228美元、平均停留7夜来看,已经年减少613亿元消费,约略就是上述两大计划效率够高时的经济效果。此外,当两岸关系改善,台湾各种水果价格下跌时,才有一个可以出口、消解剩余的方便途径,不会让问题恶化无解。若在两岸关系恶化能源供给又堪忧之下,「民间投资不振」产生的经济下滑效果更可能远大于上述效果。例如总固定投资只要增加个5%,就可让经济生产增加1815亿元、成长率提高1.1%。更好的解药当然是稳健的两岸关系,以及能源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