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让改变成真 中间选民挺侯康

中时社论

这次总统大选陷入胶着状态,蓝绿基本群众归队,柯粉也很激狂,在选情绷紧的情况下,3个阵营铁票转移的弹性不高。比较可能移动,且最能决定选举结果的,无非是中间选民。

中间选民的政党认同度较低,投票意愿也不如基本盘支持者高,有些人可能到现在都尚未决定投给谁,甚至要不要去投票都还没有决定。有人甚至预测,这次选举没有炒得太热,所以投票率可能不如以往高,关键在于中间选民是否冷漠以对。

贪腐滥权 亟待清理

然而,这次选举的重要性甚于以往7次总统直选,投票结果的后续影响很大,所产生的涟漪效果非常可观。就台湾内部而言,选择不同的候选人和政党,未来的施政作风和大政方针很不相同,每个国民都将承受不同的执政效益。就两岸关系而言,民进党执政近8年坚持两国论政策,无法也不愿和大陆官方交流协商,而且处处表现反中与谋独意向,导致两岸关系紧张,陷入兵凶战危风险中,再不换党执政,台湾必有祸患。就全球局势而言,民进党偏颇的两岸政策与失衡的美中台三角关系不但搞坏两岸关系,且使中美关系因为台湾问题横亘在中而更加恶化,连带牵引全球的战略性对抗关系升高。

在这次选举中,民众对内政问题最有感受。民进党涉及贪腐疑云的事情族繁不及备载,贪腐已是结构性问题,民进党许多政要官商关系绵密,许多民进党的金主和桩脚盘据在政府利益输送的网络中,只要民进党继续执政,这些关系和网络只会更加牢固,对政风的危害更大,对于国家的资源分配也更加偏向特定的个人及企业。

贪腐和滥权是一体两面。民进党全面执政,制衡机制失灵,宪政机关及独立机关变成民进党的附属机构,唯党意是从,施政作为尽以执政党的利益与意识形态为最高考量,于是从权力的腐化延伸为贪腐的横行。最好的清理方法,就是把他下架,换党执政。否则,国家重大政策无法匡正,资源尽往其附从者流动,终至无可挽救。

民进党选举功夫一流,从上次「抗中保台」到这次「中国介选」,由政府国家队介选。民进党不善治国,人才阙如,政策偏颇,加上政治挂帅,抹煞专业,所以政绩不彰,经济政绩更是乏善可陈。去年经济成长率落到一点几趴,出口、顺差及工业指数直直落,只靠国民党执政时代打好基础的半导体产业支撑。贫富差距显著扩大,通货膨胀严重,超过经济成长率及工资增长率,导致中下阶级生活困苦,年轻人更是艰困甚于往昔,面临低薪、高房价的双重挤压。

两岸关系 至关重要

以民怨之首「高房价」为例,柯文哲喊出制定「囤房特别税」逼出空屋;侯友宜则加码锁定房屋税、地价税税基朝向市场价格上修,以求保障自用,杜绝炒房,同时也要研拟提高「不动产交易所得税」,实践涨价归公,确属三党之中,最能有效化解民怨之首的候选人。

两岸关系最是紧要。民进党意识形态治国,谋求独立的意志深入骨髓,凡百施政都在贯彻台独政策,两岸关系和外交政策以此为内核,两岸政策与相关政务也是万变不离其宗。两岸关系攸关国家的安危、全民的祸福以及经济的荣枯,只要民进党不下台,台海就不会安定,台湾就不会安全,人民就不能安心。另一方面,陆方已经做好备案,在ECFA、贸易壁垒及其他经贸措施上有所规画,可能采取报复、终止措施或其他惠台政策,但也可能视选举结果而定,对政党作差别处理。

如今,在蓝、绿集团军对垒的鏖战下,中间选民显然已成为左右大选结果的关键。在他们之中,若多数人票投柯文哲,选举结果将可能走向「绿胜、在野败」;反之,若多数人票投侯友宜,则可能扭转为「绿败、在野胜」。换言之,撑住侯康配,是唯一能下架贪腐政权的途径,更是让下一届政府得以服膺主流民意、让「改变成真」实现的唯一方法。

1月13日,「台湾的选择」如果不能集中选票、汇聚民意制裁贪腐,结果就是让贪腐继续吞噬民意。届时,无论选前的「众声喧哗」再热闹,都将烟消云散。